新职业层出不穷让中国发展更有底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三百六十行”的行业图谱早已被刷新,超出传统“三百六十行”的各种新兴职业、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让职业发展更加广阔、中国发展更有底蕴。

  职业的变动,凸显社会分工细化。早在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列出了1481个职业。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又公布了16个全新职业。备受社会关注的网络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等都囊括在内。这是2015年以来发布的第二批新职业,因具有充满时代感的三个特点而引发广泛关注:一是生产制造和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催生出新职业;二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新职业;三是健康照护服务的大量需求派生出新职业。

  职业的变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百姓的就业方式,历来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之初,汽车十分稀有。当时能够成为一名司机,无论是开出租车还是大货车,都是一份不错的职业选择。有调查显示,80年代最受人们欢迎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和厨师;90年代的热门行业则是海关、外企、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动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极大地拓宽了择业就业的出口,也让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变得日趋多样。

  职业的变动,是科技进步的缩影。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IT工程师、IC 设计师、IT审计师、电子商务师、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国际商务师、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管理师、商务策划师、职业培训师、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等,成为21世纪最初10年里最为热门的职业。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演进,新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层出不穷,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又催生了新的职业,也是孕育了新的产业、新的业态,迸发新的动能,成为稳定经济增长与吸纳就业的“稳定器”。

  职业的变动,让发展更有力量。层出不穷的新职业,始终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不仅让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就业形态,更给产业、行业、职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硬核的引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公布的16个新职业,充分表明,一个职业的出现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都有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子。也正因如此,发布新职业普遍被认为有三方面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有利于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有利于产业发展。这“三个有利于”的前提还在于吸纳更多就业人群,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培育和创造新的就业市场始终是主攻方向。一个个新职业应运而生,也有一些旧职业在不断消亡,及时公布新职业,就是一个风向标,体现出尊重人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鲜明价值取向。作为吸纳优质就业者的“蓄水池”,新职业蕴含着新技能,并不是“两手抱空拳,就能包打天下”的。只有持续加大新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与新职业无缝对接的能力,使新职业更有“科技味”,才能让更多就业者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为促进就业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补足新活力,厚植匠心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