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三要”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细胞”,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重要纽带。立足新时代,面对农村党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结构不优、流动性强等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要突出“三要”。
一要探索创新党员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包括推进日常学习、坚持常态宣讲、强化典型引领;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将支部“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双述双评”重要内容,实行量化评分,奖惩挂钩;建立健全管党治党机制,紧盯发展党员源头和管理过程,抓实党员监督管理。一方面,突出“抓两头”。严管党员“入口”,发展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凡不满足发展条件的,坚决不予进入党员队伍。疏通“出口”,形成并强化“不听话、就训话;不尽责、就问责”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注重“带中间”。全面规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创造性地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分类定级,相关情况实行“自行申报、月汇总、季公示、年评比”,广泛接受党员及群众监督。以积分管理为基础和依据,细化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与评先评优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无缝对接。
二要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手段。创新是促进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特点的变化,创新方法和手段,对于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十分必要。乡镇党委要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实践探索,在教育的方式上,做到由单一型教育向层次型教育转变、由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转变、由单向引导型教育向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传统化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拓宽教育广度,挖掘教育深度,针对农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实际,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在教育手段上,重视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应用,大力发展“线上党务”,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
三要从严压实监督责任。实践证明,强化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关键是站位要高、结合要紧,尤其是责任要实。要在注重党员教育管理的思想性、引领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更注重对落实工作责任的监督,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形象“慵懒散”、支部管理“宽松软”的问题。一方面,要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细化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明确驻村领导、干部对于指导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责任,对那些“太不听话、太不像话”的农村党员,要求乡镇党委纪委视其情节采取必要的组织或纪律措施。另一方面,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持抓早抓小,对意见集中、反映较大的党员,及时运用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等手段予以提醒警示。
(作者系嘉禾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