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儿童故事揭秘:五所乡村小学凑成合唱团, “和平鸽”每个动作都是孩子原创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时隔14年后,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北京。

  邀请普通人来表演,是贯穿整场开幕式的基调。在总共3000名演员中,95%是青少年。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场馆副主任、开闭幕式部演出仪式处处长王军介绍,这是历届奥运会上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青少年参与。

  揭秘1:“立春”小草“是近10米高的柔性长杆

  由平均16岁武校生控制

  393棵“小草”随风摆动,经历严寒,冬奥随着立春一起到来。倒计时后的第一个节目就是“立春”的表演。

  鸟巢场上,一棵棵“小草”由一群武术学校学生控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6岁。中华武校教练员刘晓东介绍,小演员每天训练7小时左右,训练四个多月手上已经磨出厚厚的茧。

  “它像草一样,灵动而有生命力。这种韵律感会让你想到生命不息,春天生长。”张艺谋评价这个表演。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秀时,他就准备过柔性杆表演,因为场地小而没能使用,这次终于派上用场。

  柔性杆表演时长3分钟。三层楼高、6斤重的杆子在运动过程中会晃,排练的难度在于如何控制它,并且精准地呈现出0度、15度、90度、甚至176度的角度。

  演员之间的距离只有1.5米,容易撞杆,得练习控制力量、旋转身体、记忆节奏。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角度不一,又为训练增添了成倍的难度。

  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每天练六七个小时,练腿和手臂的力量、练眼睛盯着杆尖一刻不放松。因为学校靠海,学生们在海边训练,把海风当做一种应急考验。

  到了鸟巢,所有演员的点位都在电脑上复原出来,编导对着电脑讨论位置和节奏,预判效果。历史上,这个步骤由沙盘推演,再之前是用树棍在地上画路线。

  揭秘2:大山里的孩子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颂歌》

  来自太行山的“马兰花合唱团”

  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奥林匹克会旗时隔14年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升起。

  全场安静下来,国家体育场5万多人等着这个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希腊语的《奥林匹克颂歌》响起。

  没有伴奏,这一次,演唱它的是44个中国孩子。

  《奥林匹克颂歌》源自一首古希腊乐曲,由诗人塞马拉斯作曲。1896年,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首次使用了这支乐曲。后来,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1960年以来的每届奥运会开幕式,都会演唱这首庄严的奥林匹克会歌。

  如何演绎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必不可少的“保留曲目”《奥林匹克圣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这一次,中国又该表现什么?主创团队决定转换赛道,从“意义”入手,邀请真正的山里的孩子演唱这首歌,小朋友们不仅是“全民迎冬奥”的一道缩影,更将让全世界看到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在现场演唱《奥林匹克颂》的是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山区的孩子们,他们这支合唱团的名字叫做“马兰花合唱团”。

  孩子们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那里一直属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两年前刚刚消除了绝对贫困。音乐老师从5所乡村小学里挑了两遍,勉强凑成一支两声部的合唱团。

  经过几个月的排练,这支合唱团登场了。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记者评价,他很喜欢这些孩子的表演。“我觉得这是天籁之音,它真的是传递了我们今天新时代的新面貌——人民的下一代的新面貌。”

  张艺谋说,第一次听到这些孩子的歌声时,包括他在内,大家都非常感动,“孩子们特别的真诚,特别的淳朴”。工作人员为他们的胸前装饰了喜气洋洋的虎头,通过这些虎头虎脑的孩子提醒大家,这届冬奥会适逢中国农历虎年。

  揭秘3:“和平鸽”亮相北京冬奥开幕式

  每个动作都是孩子“原创”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伴随着《雪花》的音乐声起,500只由首都小学生扮演的“和平鸽”进入会场,瞬间吸引了众人目光。

  他们身穿传统元素服装随性而快活地摆动着身体,将中国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当晚开幕式现场“和平鸽”的表演中,依赖新的技术手段,在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场地上,进行实时捕捉和实时效果的跟踪和呈现,这种尝试在大规模的文艺演出的开闭幕式场合下,还是世界首创。

  这500名扮演和平鸽的小学生分别来自首都多所小学,中关村二小带队老师郭建雲介绍,大家看到孩子们在场上表演的动作各不相同,这正是导演组的用意所在。“这个节目就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动作表达情感,表达天真浪漫、自由快乐的一面。因此每个动作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

  孩子们自己设计动作并不是随意设计,而是在完全理解歌曲寓意前提下的设计。为了帮助孩子们“吃透”《雪花》这首歌,老师们要求孩子们写听后感,先用文字表达出对歌曲的理解。随后,孩子们要用肢体动作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而小演员们随意走动,脚下屏幕的效果就会随他互动起来,而这种所谓“如影随形”的效果离不开两个系统的完美配合。一个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员运动分析的实时捕捉技术,一个是实现实时渲染的交互引擎。

  由此,实现了“冰面倒影”的效果。他们化身冰雪精灵,用可爱的笑容、萌动的舞姿把我们带入了纯洁、浪漫的冰雪世界。

  他们汇聚成一颗跳动的“心”,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儿童对冰雪的喜爱、对圣火点燃的喜悦、对世界和平的赞颂。

  揭秘4:暖场的“中国式行进广场舞”

  表演学生们精准走位

  开幕式上30分钟的“中国式行进广场舞”的表演也成为亮点之一,来自首都数十所大中小学的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让全世界感到了青春的阳光和靓丽。

  开幕式场馆“鸟巢”面积很大且孩子们表演曲目较多,有的还需要现场跳绳。如何精准走位?

  领队老师介绍,大家都摸到了技巧,那就是找“坐标”,“鸟巢”中观众的座位号、场馆的入场口、场馆内的柱子、灯箱、音响等都成为了帮助同学们“卡位”的标志物。

  暖场节目要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还需同学们边唱边跳。“暖场节目涉及的歌曲众多,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起向未来》等,也有民族歌曲,还有法文、俄文等歌曲。”

  老师们在对孩子们训练时会在前面唱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在训练中伴随音乐,自然而然记住歌词。

  此外,北京冬奥会暖场表演的学生服装都由各学校自行设计,每一套服装都代表学校的特色和内涵。

  以北京二中的同学们的表演服装为例,在颜色上选择了克莱因蓝上衣配白色背带裤。“克莱因蓝的颜色靓丽,能彰显出孩子们青春靓丽的风采,而且蓝白的组合与冰雪的感觉非常协调。”

  衣服做出来之后,学校发现在表演现场不够靓丽,还需在服装上增加一点亮钻和雪花的装饰。于是,学校就请参加表演的同学们自己上手,同学们自动分工,剪材料、贴装饰、学长学姐教学弟学妹操作,很快贴好了装饰。

  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演出服,对北京冬奥记忆也更加特别。

  其他热点

  作者 | 未来网记者谢青图文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晚报、微博等

  审校 | 国宁

  终审 | 宋广辉

  原标题:《冬奥儿童故事揭秘: 小“未来”演绎大未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