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在线教育的“试金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我们迎来了一次课堂革命的大契机、一场在线教学的大培训、一次校际教研的大协同。在这次面向2亿多学生开展的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育社会实验中,公共资源的配置、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的认知行为、教与学的关系等多方面都在发生重要的变革。依托多年持续不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引导企业、校际、社会、家庭多方联动协同,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政策的落地。
各地在贯彻落实有关“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时,因地制宜,探寻情境化教学规律和特殊时期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长沙方案
停课不停学,是对区域智慧教育工作推进的全面检验。该方案以长沙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互联网电视(IPTV)为载体,以中小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公共教学资源,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区域教学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构建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多层次网络教学体系,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教师网上教、学生网上学的教学活动,确保延期开学期间“离校不离教,延期不延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具体包括开展同步网络教学、开辟虚拟学校教学、开展公益教学辅导、引进优质系统资源。
一是依托湖南电信、湖南移动、湖南有线电视、长沙国安有线电视、湖南联通等,通过IPTV与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免费同步在线教学,通过电视端、移动APP端(手机或平板)、PC端(WEB版)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视频教学服务。由市教科院组织全市名优、骨干教师开展公益教学,按年级编排课表,提供全市中小学生选播。
二是依托长沙市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等教学平台,构建网上虚拟学校,开辟区县(市)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网络教学空间,以各区县(市)、学校为主体开展远程教学,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课堂教学、网上答疑辅导及网上课后练习等网上教学活动。
三是在开展寒假公益网络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延期开学期间,由教科院学科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在长沙市中小学在线学习中心开展同步教学辅导和在线心理辅导服务。
四是根据教学需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平台,引进国家网络云课堂、北京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长郡卫星远程学校等优质公益课堂资源及线上教学系统,为全市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在线同步教学、录播课堂、个性化推送等教学服务。
全市按照市区统筹、学校组织、年级授课、班级管理的方式,由市教育局统筹规划、搭建平台、提供资源,供全市各中小学校选用;由各区(县、市)教育局统筹指导并组织开展区域内教育教学,支撑在线学习;以学校为主体负责组织具体教学工作;分年级组织授课,班级负责具体组织落实。以学校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推进教学活动的落实。
边远地区因地制宜的四川凉山方案
四川凉山州冕宁县网络覆盖率56.9%、智能手机覆盖率83.9%、自有手机率12.9%,基于以上情况的方案是:一方面有效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坚持“停课不停学”;一方面针对部分地区网络覆盖率较低,家庭电子终端设备不足,师生信息化素养不高,建议学生戴口罩结对子相互学习。
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先锋乡巴姑小学,条件很艰苦,拥有学生239名、在编教师9位。老师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迅速收集并整理了上级转发的各种资源——人教版电子书、部编版在线课本,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推出的资源、视频等。特别是“学习强国”平台,整合了很多资源,使用很方便流畅。
教学模式的转变方面,教师将更有精力集中在优质适宜的资源选择上,并推送给家长。摸清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组织居住近的学生们可以2到3人组团学习。特别是没有电视的家庭,可以在教育平台直播时间到具备条件的同学家一起观看直播课。课后答疑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借助网络工具下发一些小作业,且积极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者工作等。目前,所用的网络交流工具,最多的是QQ、钉钉、微信,教师通过学习录制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在政策落地中,需从宏观调控的角色定位出发,保障在线教育的网络平台等关键要素。同时兼顾地区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状,从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为大规模在线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同频联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有效进行。
在线教育深度参与供给侧改革的实践
在突发应急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们是否经得住这次超大规模在线教育的考验?2月初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基于一线教师深度参与的反馈,围绕疫情中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在线教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持续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线上开学”第一天,2月10日前后,各地出现网络拥堵等在线教学不顺的现象,通过协调网络运营商进行网络扩容升级等措施,问题得到快速缓解。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国家持续改善网络环境,加快“教育专网”建设打通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全覆盖的稳定、流畅、绿色、安全的网络空间,不仅保障教与学的进行,还要进一步开展在线课程观测数据分析、农村教学点在线教育分析指导。
二是促进数字资源的适切性、匹配度和校本化。数字资源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开启了一场大规模资源开放运动,如国家云平台、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电子教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服务等。然而,资源的适切性,需要方便学校在最短的时间能获得最有用的资源,要建立有效机制确保资源准入规范性、适切性,促进数字资源的校本化。
三是部署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教师的全面培养。在本轮超大规模在线教学调研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学生对在线教学的适应性普遍高于教师,进一步催生了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的变革。线上学习活动设计、弹性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等应对未来教育场景的创新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深入发掘互联网时代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遵循这些规律,设计教师教育谱系,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一代教师。
四是提升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在应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中,应积极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高效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协同联动。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在应对危机和不确定性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