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扭转职业教育的颓势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是受到歧视的。在大众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只有普通高校才是大学,职业学校则是低人一等的,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读职业学校。(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2019年10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拟建设单位名单,197家高等职业院校入围。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这一为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而提出的计划,被认为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双一流”政策,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看一眼名单,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知名相比,这些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全省范围内知名度都不高。这也正反映了当下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高等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后者也称为“普通高等教育”,也就是通常认知的大学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偏重于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以专科为主。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是受到歧视的。高考的招生政策,就存在对职业学校的歧视,由于高职院校多数是专科层次,要在本科批次甚至普通高校专科批次之后录取,近年来,全国各地才陆续把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和普通专科学校放到同一批次录取。中考也是如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批次在普通高中之后。优秀的学生先被普通教育的学校录取,剩下的才去职业教育学校。这在大众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只有普通高校才是大学,职业学校则是低人一等的,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读职业学校。
而在职业教育发达的瑞士,有超过半数的初中毕业生会自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不比高校毕业生少,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去上应用技术型大学,接受更高的职业教育,拿到更高的学历。
其实,在中国经济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崇拜和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让年轻人在普通教育的通道上激烈竞争,造成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每年有不少普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型劳动者却一人难求,以至于高技能的蓝领工人工资水平已经高过一些办公室白领。正像一个段子所说,“3000块钱招不到农民工,只能招一个大学生”。甚至有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再去读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
随着经济对高技能的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工资增长,会吸引越来越多人去做蓝领工作,认为蓝领工人比办公室白领地位低的社会观念会逐渐转变,职业教育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适应新的形势,职业教育要进行改革。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双高计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入选高职院校增加财政支持。但除了给钱,还应该给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空间,比如在学历层次上,现在高职专业多数是专科层次,这在学历膨胀的当下,无疑会让职业教育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在招生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方案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推动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一政策应该尽快落实,让更多职业教育的学生拿到本科学历,增加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从市场角度看,“小龙虾学院”“电竞专业”,都是值得鼓励的创新。只有毕业生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够得到高薪的岗位,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报考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需要提高。由于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在招生上处于劣势,招收的学生通常基础较差,加之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也自认低人一等,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教学质量堪忧,甚至有些学校只想从学生身上赚钱,根本无心教育。虚假宣传、私设专业等乱象频频发生。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得不到市场认可,让职业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