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猛于虎,安全教育大过天。儿童安全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教?

最近,好多人提到儿童安全教育的问题,这又让我想起来今年7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那次,我带闺女去游乐场玩,孩子特别兴奋。当时,她在游戏机前面坐着打枪玩,我离她大概两步远。恰好手机响了,我便低头回了条信息。等我发完信息一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我吓得都快晕了,赶紧在附近找。最后发现,她藏在了两台游戏机的缝隙里。

从发现孩子不见到找到她,前后不过两分钟的时间。但这短短的两分钟,却让我经历了无边的恐惧。找到她、抱着她,我还是很后怕,心跳很快腿也软,在地上坐了一会儿才起来。毫不夸张地说,我在那两分钟里,甚至想到了孩子被拐走怎么办。后来我问她为啥藏起来,她说要跟妈妈玩捉迷藏。当时孩子才三岁,没有安全意识。她不知道我经历的恐惧,我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安全意识很欠缺,孩子的安全教育太单薄。

游乐场,孩子玩耍,家长玩手机。

提到儿童安全教育,有人会说:没错,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我认为,安全无小事,事事须留心。也有人会说:儿童安全教育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毕竟,“意外伤害猛于虎,安全教育大过天”。口号谁都会喊,可扪心自问,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我们做父母的,孩子在家或外出的时候,有没有时时警惕?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全面具体的安全教育?

2019年7月,杭州3岁男童独自在家,攀爬阳台,从16楼坠落,抢救无效死亡。事发3天前,同样在杭州,一名4岁女童从家中洗手间窗户爬出,从10楼坠下离世。而意外发生之时,家长就在家中。儿童高楼坠亡、溺水身亡、窒息死亡……类似的新闻,年年月月,层出不穷。很多家长看到此类意外事故的新闻,都会唏嘘感叹一番。但感叹过后,自己却不会反思,不会从中得到警醒。

儿童高楼坠落事故

家长大都以为,意外只会发生在新闻里、网络上,却不曾想过:意外,就在我们身边,随时会发生。对我们而言,哪怕是概率仅为万分之一的意外,一旦发生,都会100%地毁灭整个家庭。

本月初,我老公远房表姐的儿子,自己在家门前的街面上跑着玩,被撞身亡。惊闻事故的发生,亲朋好友们都沉痛不已。孩子年仅6岁,刚上一年级。人到中年,意外丧子。表姐每天以泪洗面,悔恨自己没有看好孩子。人还没到40岁,半个月的时间,头发已花白了大半。

2017年12月底,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了第二次《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报告显示,平均每年有5.4万名青少年儿童因伤害死亡。伤害,一直是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在所有0-19岁伤害死亡病例中,1-4岁儿童伤害死亡比例更是高达33%。而儿童意外事故,46.34%发生在家庭中。

《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

意外,总是遽然而至,给我们致命一击。那么,为什么儿童意外伤害高发频发呢?

意外事故频发的三个原因

1、儿童年幼,缺乏避险意识和能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烈,乐于探索,没见过的东西都想碰一碰、摸一摸,这就存在许多潜在危险。再加上他们生活经验欠缺,认知能力有限,缺乏危险意识,对危险反应迟钝。发生意外事故时,没有避险能力,所以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2、家长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进行安全教育。

有调查指出,家长的疏忽和侥幸,是造成0-6岁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一部分家长本身就缺乏安全意识,另一部分家长虽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但并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儿童触摸风险,随处可见。

现在的家庭教育,大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家长代劳,事事包办。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少干事,就能减少危险。比如,搬小凳子可能砸到脚,妈妈搬。跑太快容易摔倒,奶奶抱。殊不知,正是这样全方位的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成长,让孩子面对意外时,毫无自保能力。二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环境,不让孩子认知到社会的黑暗。有的家长主张,孩子的世界应该是洁白光明的,不该让孩子接触社会的黑暗面。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对陌生人毫无戒心,也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

3、外在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次《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指出,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是1-19岁儿童主要伤害死因。就拿道路交通伤害来说,小区、学校周边处处都有小汽车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人开车,但部分驾驶员的素质和驾车水平却有待提高。对于儿童来说,这便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道路伤害

我曾在一个丁字路口目睹过一场交通事故,一辆汽车撞倒了三个中学生。幸运的是,孩子们伤势并不严重。后来我了解到,事故责任判定驾驶人为负主要责任。具体原因我并不清楚,但我想如果经过路口的时候,驾驶员速度慢一些,孩子们多观察一下路况,想来也不会发生事故。

专家认为,意外事故存在意外性和突然性。只要我们做好源头把控,绝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外在的安全隐患,我们期待国家在政策制度和国民素质层面进行改革治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是儿童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那么,我们家长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呢?

怎样做好儿童安全教育?

1、注重细节,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并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注重细节,全方位保护我们的小宝宝。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幼儿发育顺口溜: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立,十学扶走捏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二岁跑跳上下楼。

六个月之前的小宝宝,虽然自己没啥大动作,但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因为如果被包被、衣服等小物件盖住口鼻,可能发生窒息事故。孩子会翻身、会爬了,我们要防止孩子掉到床下;孩子会走路了,我们要把所有的危险物品放到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比如剪刀、药片、热水、充电器等。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关闭厨房和洗手间的门。不管是厨房的燃气灶、洗菜池,还是洗手间的马桶、置物架,对孩子来说,都是危险的地方。

床上玩耍,也要注意安全。

很多小宝宝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都是因为家长的疏忽。我闺女五六个月的时候,白天睡觉,孩子奶奶都是趁机干点活。有一次,孩子醒了没吭声,自己在床上翻着玩,结果翻地上去了,后脑勺摔个大包。从那以后直到一岁半孩子懂点事了,她睡觉时,身边再没缺过人。

这种生活中的细节有很多,比如有的大人习惯把手机放床上充电,方便刷手机。有的大人充完电拔下手机就走,却不把充电器拔下来。有的大人倒杯热水,随手放在桌边。这种生活习惯,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隐患。因为我们也猜不到,孩子啥时候心血来潮把手机或者充电头放嘴里尝尝,或者去够桌边的热水杯。

2、多方引导,树立儿童安全意识。

婴幼儿可以安心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之下,避开可能的意外风险。但当孩子两三岁之后,会跑会跳,喜欢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时候,我们家长就要多方引导,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时刻提醒孩子,远离热源。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探索意愿强烈的时期,看到任何东西都想试一试、摸一摸。当孩子出现危险行为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并给孩子讲解危险的后果。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亲自感知危险。比如孩子看到热水壶想去触碰,家长要及时进行言语和行为制止。但是如果孩子执意触碰,那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指尖摸一下水壶的边缘,感受到疼痛,孩子就不会再去触碰。当然也可以趁此机会,教育孩子,热水、热汤和火焰,触碰到都会有疼痛的感觉,以后一定远离、不要碰。

平时可以多利用生活中的场景,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比如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要抓紧孩子的手腕。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甩开大人的手,否则会被车辆碰疼。也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安全的小故事、看绘本和动画视频。用色彩丰富的图画和动态观感的视频,让孩子印象深刻。

我闺女的安全教育绘本

3、角色扮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安全教育不止家长重视,学校也特别重视。前段时间,我闺女幼儿园就组织孩子参加了一次消防演练,还教孩子唱了安全防护的儿歌。通过演练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家长也可以借鉴。变通一下,我们可以和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感知风险,增加安全知识,锻炼反应速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比如,教育孩子要拒绝和陌生人接触。家长可以扮演陌生人,跟孩子对话、示好,要求到小朋友家玩耍,看孩子会不会拒绝。或者家长假扮自己的同事,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看孩子会不会跟陌生人走。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儿童安全教育,就是教给孩子树立安全意识,认知和躲避危险,养成安全习惯,提高自保能力。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