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160余万“市场细胞”保驾护航

  □ 本报记者 胡明峰

  一个市场主体能够带来什么?据相关测算,一个市场主体平均带动8至10人就业,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其中的“主力军”,为稳经济、促就业带来厚实的底气和韧性。

  在南京,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已达166.1万户,“万亿之城”活力潮涌。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力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浇筑经济发展和城市创新“四梁八柱”。

  硬核实力筑牢质量基准线

  夏日炎炎,与温度一样炽热的是干事的热情。中圣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由焊工和铆工组成的卓越匠心团正加紧赶工。公司董事长郭宏新告诉记者,企业接到的订单已经排至2023年底,而其中七成来自客户直接委托。订单接到“手软”,与业内流传的一个故事息息相关。

  万华化学是国内化工领域的龙头标杆企业、全球化工前20强,也是中圣长期合作伙伴。2015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核心装备共同研发。在乙烯一体化项目建设中,郭宏新给万华提出“长周期运行理念”,产品交付后,769台换热器近百万个焊接管头无一泄漏,合格率100%。中圣用工匠精神筑牢产品质量,被万华评为最高级别“金牌战略供应商”。以质量为核,中圣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突破,获得200余项国家专利,中圣的实力和名头,在行业内也越叫越响。

  前不久,2021年度南京市市长质量奖公布,郭宏新等9人获得市长质量奖个人奖。近年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构建质量提升系统,奋力做到区长质量奖全面覆盖、市长质量奖系统培育、省长质量奖好中选优、中国质量奖全力冲刺四级质量奖培育创建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创新高楼拔地起,质量地基必须筑牢。南京深化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培育创建质量品牌,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高质量完成省对市质量工作考核,今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连续第7次获得最高等次A级;新增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个,创历届新高,江苏省省长质量奖2个、提名奖2个,全省第一;新增部省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8个,全省第一,新增鲁班奖4个、大禹奖1个……

  今年6月,南京质量工作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质量强市的步伐愈发坚实,行稳致远。

  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匠心耕耘,良性发展,而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则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市场竞争,核心是质量竞争。南京上百万家市场主体中,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破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南京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质量小站”,探索高质量发展“必答题”的新路径。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各类市场监督管理服务资源汇集,质量小站正成为南京上百万家市场主体的“加油站”。“企业问题上浮,专家资源下沉,中小微企业可以走最短的路、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南京围绕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已创新建设15家质量小站。

  质量管家群体相伴而生。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技术机构上门“把脉”,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江苏户传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外部质量成本下降75%、测试通过率提高20%、项目进度偏差下降63%……由业内专家组成的质量管家驻点帮扶一年后,企业6项关键绩效指标显著改善。“小体量爆发出大能量,我们有信心和底气。”公司相关负责人陈飞说。

  南京还大力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今年新获批组合导航测量等2个省重点实验室和19个省科技和能力提升项目。从精准对接到公共服务,致力培育企业硬核实力,以质量优势激发创新动能,勇立市场大潮。

  知产赋能奔向创新飞跃线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南京地铁列车上,时常响起这样的广播声。这座城市的创新氛围,在此便能感受几分。

  “不少初创型企业,屡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摔跟头,非常让人惋惜。”投入数千万元研发新产品,快要收获时,研发团队突然撤出,研究成果只剩空壳;企业只注重专利证书在手,却不知道申请专利的目的和价值,待到维权时,却发现满是纰漏。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旭东认为,创新成果不断流失,创新安全得不到保证,是创新工作的“致命伤口”。

  南京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服务,打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核心的快速协同保护体系,获批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城市。从司法保护到行政执法,从机制建设到多元解纷,南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正进一步加强。汪旭东慢慢注意到一个现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愈发牢固。

  知识产权已不再是无形资产。一股“知产”变现、润养创新的春风从南京升起。

  4月7日,南京第二个知产证券化项目“灵雀”获批,知识产权摆到了证券市场的“交易台”,企业能够较快获得较低成本融资。南京金宁汇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惠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拥有自主原创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金宁汇科技目前已拥有60多项专利知识产权。对此类中小科技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无法及时变现、现金流短缺限制其快速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成为打开无形资产富矿的“钥匙”。一个月时间不到,企业就已在市场上获得超过一千万元融资。

  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被列入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重点工作。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还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创新,被商务部列为全国服贸改革试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创新首位,向全国推广。2021年,南京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增幅等6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50亿元。

  创新与标准结伴同行。在广大市场主体奋起创新基础上,南京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激发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抢占行业话语权。

  智能电网是南京市正全力打造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龙头企业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电网调度控制领域两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基于CIM的高效电网模型交换规范》和《基于CIM的高效电网图形交换规范》,在今年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中获一等奖。这是我国首次主导制定的电网调度控制领域国际标准,解决了电网模型、图形的实时交换与共享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南瑞集团采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开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等产品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智能电网控制装备的整体升级换代。同时,基于这两项标准的调度控制系统也在18个国家和海外地区应用。

  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中,南京市9个项目获奖,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与全市重点产业结合紧密,为构建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乘风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南京,创新味正浓。

  精准服务绘就发展风景线

  创新之城离不开市场主体。除了头部尖端企业的创新,个体创业者也在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2021年,全国新兴服务业新设个体工商户增速强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幅位居前列。截至2021年底,我国“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共计2948.7万户,占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的28.6%。

  稳经济增长,保市场活力,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成为南京市关护对象。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成立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工作专班,主动靠前服务,落实落细惠企助企政策。优质的营商环境,滋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受疫情“黑天鹅”冲击,不少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减半收取餐饮住宿业特种设备检验费用,今年预计可减免500万元。延长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换证期限,帮助企业改善条件早日取得生产许可证。在去年基础上,该局持续实施市场主体挂钩联系“十百千”工程,并向区局和街道分局推广延伸,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专项服务,梳理惠企、涉企、助企三张清单,面对面问需求、送服务、解难题。目前已走访4个园区、9家市场、145家企业,收集到处置外地假冒侵权、融资帮扶等125个问题并推动解决。针对孩子王等企业提出的应对职业打假人恶意举报、外地监管部门过度执法等问题,帮助企业逐条分析、专业辅导,专赴外地协助解决企业面临的过重处罚问题。

  贴心服务聚能量,创新服务谋发展。7月4日,南京发放全市首张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证。拿证的那一刻,南京东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曹映海就感慨,“这效率,真高!”对部分低风险食品企业实行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生产许可效能,推动食品生产监管工作重心向事中事后转移,保证食品安全,给予企业极大便利。“告知承诺制”的创新,更加优化了许可流程,缩短了许可时限,审批时间减少至5个工作日之内。

  推进登记审批事项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南京出台提升登记审批服务效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8条措施,全省率先将医保开户纳入企业开办,实现“便利店和药店开办一件事”等便利化精准服务。

  严格监管也有包容柔性执法。今年3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空压机房有一台储气罐处于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因当事人是首次违反,且在调查处理期间,当事人主动办理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包容审慎监管体系下,该企业获得了改过的机会。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信心持续提振,市场主体正如雨后春笋露尖冒头。一股巨大的合力正在汇聚,托起经济发展和城市创新的重担,绘就城市发展亮丽风景线。

  创新之城不是悬在空中的楼阁。在南京,创新需要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数以百万计的市场主体,正在丰富城市创新架构,从经济发展到就业民生,补充除创新以外的城市活力基本元素。

  “数”说发展成绩单——

  全市现有市场主体166.1万户

  南京质量工作连续7年获省考核A级评定,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15家质量小站,辐射近2万家中小微创新型企业

  万人发明专利(105.78件)等多个指标列全省第一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3年获全省第一、全国前十

  获得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9个奖项,居全省第一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