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机关幼儿园:说好普通话 争做文明人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拉近距离,增进了解的最好方式。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广元市昭化区将普通话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将规范语言文字从娃娃抓起。

  昭化区机关幼儿园是昭化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710人,教职工67人,是广元市五星级幼儿园,四川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在园就读幼儿大部分是郊区农村的孩子,其中留守儿童和建卡贫困户儿童占百分之二十。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方言的环境中成长,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入园后,既不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更听不懂老师讲普通话,自信心缺乏。该园幼儿整体语言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该园的保教质量,而且这种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推广普通话是助力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昭化区机关幼儿园多措并举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施策。

  一、营造语言环境,规范师幼语言行为

  昭化区机关幼儿园以市级课题《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契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幼儿园醒目的位置悬挂“我是机幼娃,说好普通话”的宣传标语;在大门口张贴“进园请讲普通话”;办公室、教室门口温馨提示“今天您讲普通话了吗?”等等,提醒全园师幼、家长用普通话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让家长把普通话带回家。

  二、组织家长普通话培训,提高家长的意识。

  不少农村家长普通话水平差,一部分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方言、粗话多,与扶贫干部缺乏有效沟通,更听不懂扶贫政策、无法配合扶贫工作。该园利用期初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新生家长会,让具有普通话水平一级一等的王晓燕老师组织家长培训,从发音、语速、语调、情感进行指导;并将扶贫政策、扶贫要求、文明行为编成快板、三句半、小品让家长表演,分发宣传册让家长阅读,激发家长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三、举办教师普通话比赛,提高语言水平。

  教师是文明的传递者、践行者。昭化区机关幼儿园通过教师“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我身边的好老师讲故事比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微课比赛、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丰富幼儿语言活动,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昭化区机关幼儿园组织全园幼儿开展了“巧嘴故事王”讲故事比赛、“童心童话同成长”童话剧展演、“迎新年,颂经典”成果展演、“唐韵耀中华”主题升旗仪式等活动,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五、小手拉大手,做实推普活动。

  每年九月的第二周为推普周活动。昭化区机关幼儿园开展了“我是机幼娃,说好普通话”主题系列活动。校门口电子显示屏、各班主题墙、家园联系栏分别张贴宣传标语,班级QQ群发布倡议书,校园门口小小推普员向家长、幼儿发放宣传单,营造全园师幼、家长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浓烈氛围。一周内紧紧围绕主题,有序开展了我是小小推普员、班级主题活动、亲子手抄报、教师书写规范字、教师朗诵比赛等六个一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园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基础作用,增强了师幼、家长及周边群众说好普通话的意识,形成了规范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全民素质,演绎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非贫困户的联系和帮扶工作,全园教师45人,分别联系元坝镇的胜利、大坝、吴沟三个村共222户非贫困户家庭,分四个组进行了走村入户的摸排宣传工作。教师们了解非贫困户现状、存在的困难、宣讲国家扶贫政策以及国家对医疗、教育、健康、公共设施的投入惠民工程,增强非贫困户对国家脱贫奔康的信心,引导人民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做文明人”。该园通过多次深入农户家庭,传递了文明行为,解读了国家扶贫政策,解除了非贫困户的疑虑,和谐了社会关系,提高了非贫困户对国家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知党情、报党恩,在社会主义奔康路上勇往直前。

  普通话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需要,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是人们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学好普通话,提高文明素养;说好普通话,促进文明交流;推广普通话,传递文明行为。人人都说普通话,处处盛开幸福花。(广元市昭化区机关幼儿园 李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