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党员学习笔记

  

  父亲保存完好的学习笔记。

  书架的角落里,放着两本父亲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党员学习笔记。无意中翻开,看到里面的笔记字迹十分工整。在我的询问下,父亲向我讲起了这两本学习笔记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入职一家国营企业,成为一名车间工人。后来在厂党委的关心教育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的党员先锋和技术骨干。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父亲所在的工厂也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教育科,对职工开展“双补”教育(编者注:上世纪80年代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初级技术补课教育)。

  父亲告诉我,在开展“双补”教育的过程中,他听师傅讲起工厂里扫盲的故事。那是上世纪50年代,厂里开展了以扫盲为中心的职工教育。父亲的师傅是厂里最早的一批党员,他从小上过学堂,在当时算得上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工人,自然成了“教书先生”。那个年代厂里还没有专门的校舍和学习室,工人们下班后,就集中在仓库里,用苇席间隔当教室,用靠背连椅当课桌。尽管条件简陋,他们的学习热情却异常高涨。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大家围坐在党支部书记旁边,听他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讲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很多曾经参加过革命的同志也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年轻工人上“微党课”。

  师傅的经历和故事,传递出一份信仰、一份坚定、一份执著,对父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定要把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文字和讲故事的形式传递下去,一定要传下去!”师傅的话,父亲始终记在心里。

  当年参加“双补”教育的工人中,很多人都比父亲年长,只是在特殊年代没有打好文化基础。父亲在师傅的带领下,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开展学习。师傅教会了父亲使用教学“四件宝”:铁笔、钢板、蜡纸、油印机。父亲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把学习材料刻印成册,一张张油印出来,第二天发给参加学习的工人。

  父亲深知,要想像师傅一样当好学习先锋,把更多的精神食粮分享给工友,一定要先武装自己。在他的学习笔记中,有手抄的党章,有毛主席语录,也有自己学习的体会与感悟。父亲还从报纸中摘录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父亲说,他们那代人,经历过艰苦的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也就更加理解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他们回报党的方式,就是把这些记忆深刻在骨子里,用他们擅长的方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和敬仰。他们努力学习技术,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从前,父亲总教育我,青年人要有朝气、要奋斗,要从党的发展历史中汲取力量。之前,我总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直到读完父亲的党员学习笔记,我才深刻感知到这些话的重量。恍然间几十年过去,父亲已经开始握着我女儿的小手,横平竖直写下“中国共产党”,会在饭后散步时与她哼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还会教给她不管何时听到国歌响起一定要肃立……一定会有一颗红色的种子,在女儿心中生根发芽,她也定会如父亲所期待的那样,向阳而生、逐梦而行。

  如今,我们庆祝建党百年,致敬不同历史时期的座座丰碑。一个世纪里,曾经的苦难、憧憬、汗水、专注,终究汇聚成了这当下的盛世繁华,我们已经接过了接力棒,未来的路,会更加宽广,更加通畅。父亲在学习笔记中曾摘抄了这样一副对联:大地风光旖旎,神州人物轩昂。那是几十年前的字迹,却是对当下盛世的真切描述……

  (山东潍坊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