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虎妈”铁腕教子 女儿获哈佛耶鲁录取
“虎妈”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蔡美儿和女儿、丈夫在家中合影
蔡美儿监督女儿练琴
人物
蔡美儿,英文名Amy Lynn Chua,女,1962年生,祖籍福建。其父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蔡美儿幼年随父母移民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关键词
“虎妈”十大家规
●不准在外面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据中新社电耶鲁大学的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不久前出版了名为《虎妈战歌》(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的书,该书介绍了她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的故事,引发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4月3日,美国媒体进一步报道称,华裔“虎妈”大获全胜!被她骂成垃圾、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索非亚(中文名蔡思慧),即将成为长春藤盟校的学生。
蔡美儿在她的脸谱网页中表示,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可是尚未决定上哪一所学校。她在写给《波士顿前锋报》的电邮中说:“我不能居功。我不觉得我的教养方式,与她被录取有关。我觉得这百分之百是索非亚自己努力的结果。”
“虎妈”什么时候变成了小猫咪?不到4个月前,《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为题,报导蔡美儿用言语辱骂、心理控制和恐吓教养孩子的方式。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文章也使蔡美儿被骂得很惨,她立刻展开危机管控,强调书中有很多地方是在自我调侃,她写的也只是一些极端事例。
但是,美国的母亲不仅把《虎妈战歌》变成畅销书,也逐渐接受她的观点。“虎妞”获两所长春藤盟校录取,可能使更多父母接受铁腕管教智慧,也可能引发新一轮教育论战。
对话“虎妈”
我相信女儿最终会理解我
据《京华时报》报道蔡美儿为何要采取这种铁腕的教育方式?通过电邮、电话等方式,记者采访了蔡美儿。
只是幽默地表达育儿过程
记者:一些人认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强过了美国妈妈?
蔡:其实,媒体的有些报道断章取义,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用所受的中国式教育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经历,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看上去严厉,其实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过程。
“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
记者:你怎么严厉教育你的女儿?
蔡: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我的大女儿索菲娅五年级时,有次乘法速算测试得了第二。接下来我每晚让她做20张试卷,每张100道速算题,我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周强化训练后,索菲娅次次稳拿第一。小女儿露露有次没做考试加分题,我告诉她家教良好的孩子都应做加分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数将优秀和平庸区别开来。
记者:你丈夫同意你这么做么?
蔡:我丈夫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记者:这种教育的效果怎样?
蔡: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长大时让她做真正喜欢的事
记者:有人对你不让女儿参加同伴聚会不理解。
蔡:不参加玩伴聚会,是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有一次,索菲娅一直央求说她想参加最好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可第二天早上她到家,没心练琴了。一盘问才知道,她一整晚都在听一位同学谈论对性的神秘尝试。我后悔让孩子接触这类糟粕聚会。我认为,没必要让孩子犯了错误再学习。
记者:你会退让么?
蔡:要视情况来定。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地说我令人恐怖。她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我最终想清楚,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记者:什么原因令你对女儿如此严格?
蔡: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移民终于实现了“美国梦”,省吃俭用将所挣的每一分钱和巨大的精力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第二代移民因父母的巨大投入而相对优秀,但他们教育孩子也因此不太严厉了。第三代移民的生活很舒适,有一群成绩B+的朋友,认为个人权利受宪法保护,不愿付出辛苦,就会走下坡路。
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记者:大家担心,严苛的教育会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
蔡:我们也会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
记者:现在回头看,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
蔡:我相信,我的孩子最终会理解我。
记者:你的哪些观点可供借鉴?
蔡:我个人认为,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纪律和刻苦钻研。其实,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
新闻背景
“虎妈式教育”引发论战
据《广州日报》报道2011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中国福建的49岁蔡美儿将自己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经验集结成一本英文随笔集《虎妈战歌》出版,迅速在欧美引发了一场围绕中西方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
与以往提倡“和气”的教子书不同,这本书里“杀气腾腾”。比如,为了让索菲娅每天至少完成90分钟的练琴,“虎妈”会对女儿抛出一句口头禅:“如果下次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毛茸茸的小动物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对《虎妈战歌》的书评。作者声称,华人家庭的严厉管教让孩子在美国表现杰出,而西方父母却在“尊重儿童个性”的口实下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当月的《时代》周刊在《虎妈的真实故事》中写道: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随着该书中文版出版并热卖,中国读者也加入了这场“虎妈式教育”的论战之中是要纪律?还是要创造性?
专家声音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1000个孩子有1000种教育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表示,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000个孩子有1000种教育的方法。
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虎妈”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在孩子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给孩子更多的专业训练和培养。家长需要做的是等待孩子自主做出决定,用专业的眼光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判断,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规划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