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

  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侯艳 马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年6月-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开展了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这是高等教育法颁布20年来首次开展的执法检查。

  所谓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可以说就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情况的一次“体检”: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怎么样?人才培养层次合不合理?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也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这份“体检报告”。高等教育法颁布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报告指出,不少地方的高校长期受编制不足的影响,教师缺口较大。有的省近2/3本科高校生师比不达标,有的省相当一批高校生师比超过22:1,未达到国家基本办学要求18:1。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来自河南师范大学,他指出,师资编制严重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办学要求,对生师比例的标准进行督察,达不到要求的,应该责令地方政府限期整改。这就要对政府进行督察,对学校督察没用,这是政府在编制上如何去满足基本要求。”

  报告还指出,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地高校发展的“痛点”。有的省份在5年间副高职以上专任教师流出流入比超过3:1,有的高校近3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呈现负增长状态。身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王树国委员对此深有体会。王树国说:“这些人才,东部高校主动挖的少,自己主动过去的多,所以不要把帽子全扣在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身上,工资翻几番,能不过去吗?而且那边一去就承诺给多少多少钱搞科研,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能不过去吗?诱惑太大了。但是你不应该责怪这些地方,因为他们太需要人才了。我们不能责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也不要责怪挖人,是我们社会太需要人才了,这一点所谓的‘双一流’大学远远满足不了中国发展之需要。”

  多位与会人员建议,进一步提高中西部高校教师待遇,并在高层次人才项目遴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

  报告还指出当前教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杜小光委员建议,加大高校教师考核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顽疾。“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设计类教师考核指标除SCI、SSCI等必要的论文考核外,应该向工程设计获奖、设计竞赛获奖、指导学生获奖、编制标准等更偏重于实践和教学的考核指标倾斜,让高校老师回归教书育人功能。一些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很多校外导师带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突出,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认为是很好的方法,建议推广。”

  执法检查发现,我国高校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一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雷同、重复,跟风设置门槛低、投入少的热门专业;一些高校升格后或更名后定位不明确,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詹文龙指出,这样的现象导致所谓“热门”的专业过多,“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就业过剩和不足共存,明显的就是中间多两头少,尖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培养得少。

  徐显明委员把这种“千校一面”的现象称之为俄罗斯套娃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一个样,就像套娃,区别就是大小的不同。徐显明说:“要解决‘千校一面’的问题,还应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创新办学模式。举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案例——山东大学在山东省服务1亿人口,受国务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创办了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系统,即山东大学(济南)、山东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威海),这个模式已经形成了。”

  熊群力委员指出,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博士生教育,除了高等学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科研院所,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这方面非常薄弱。“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每年招生招不够数,很多人不知道中国高等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优秀工程师是在科研院所产生的,所以高校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没有报考研究院所。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宣传,建议真正把这块作用发挥好。”

  蔡昉委员呼吁取消对研究生、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他指出,现在对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数量有规定,相当多的学校对本科生也有规定,甚至有的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要求发表论文,这是不恰当的。“第一,误导学生。学生还是要以真正学习基础课程,打扎实理论和实验的功底为主,写论文应该不是他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学完的时候。第二,误导教师。第三,误导了我们的学术刊物。第四,误导学术。这样的文章丝毫不代表学术水平的提高,多少数量也代表不了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