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引路人 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

  老师是引路人 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

  教学生如何做人比分数更重要

  学生彭纪翔说,跟着李艳军学习国学经典,书中做人的道理对他的帮助很大,如做人不能过于骄傲,要谦虚。以前跟同学之间会有一些小矛盾,当读了国学经典以后,彭纪翔学会了放宽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李艳军非常认同这一点,在他看来,如果把道德修养提高了,人做好了,再抓紧文化课学习,那么文化课也就会像道德修养一样慢慢提高。

  李艳军说,国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读国学经典对培养一个人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意义重大。孩子们诵读国学,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李艳军所教过的学生,孩子们懂得谦让,很少有打架的。在班会上,学生们自发给父母写信表示感谢之情,家长都很感动。孩子们懂得感恩老师,李艳军觉得这都是他们天天诵读“仁义礼智信”之功。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李艳军认为,分数不是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培养孩子怎么做人,远比培养孩子考出高分更重要。让学生提高分数是硬指标,但在提高课业分数的同时,教师们更有义务对孩子的心灵进行正确的启迪。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指的就是思想教育。在李艳军看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的。教师不单单只是教孩子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荣辱意识、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修为树立德信,更应该是老师在工作中需要提高的。所以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李艳军更倾向于把学生培养得积极、自信、快乐,重点培养孩子人性方面的闪光点。他认为孩子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习就会内化为一种主动、一种需要,成绩的提高就不成问题。

  传统文化对孩子影响意义深远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团委书记汪颜介绍,现在,在李艳军的带动下,该校很多老师也都跟着李艳军学习,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产生教化作用。虽然《大学》《中庸》《弟子规》《论语》等这些国学经典在短期内对直接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影响不明显,但对孩子们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

  李艳军认为,国学的范畴主要是指传统文化中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的、陶冶人情操的内容。初中的孩子小,现在是他们成长、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教育的力量是长远的,如果这时候在他们头脑中种上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善良、宽容、友爱与帮助等这样的种子,待其思想逐渐成熟后,势必成为其人生的准则,为其一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对他们的人生意义非凡。

  李艳军说,当前社会传统文化缺失严重,才会出现如经济合同失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这些反映了诚信缺失问题。在传统文化缺失的情况下,有时候欺骗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如果能从小就加强诚信方面的教育,当一些人欺骗的时候,想起老祖宗的训诫“凡出言、信为先”,也许就会有所收敛,然后去正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

  教育是百年大计,只要改变人的素质,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转,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就会有所提升。在李艳军看来,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引路人,国学影响孩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们现在吸取这些经典,集聚到一定程度才会显现。等到需要释放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能量特别强大。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这些孩子就“顿悟”了,而有的顿悟也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李艳军说,作为老师,他会一直坚持让学生们每天读国学经典,希望以此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原标题:老师是引路人 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