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学校长开学致辞:有情怀也要接地气
大学校长开学致辞要情怀也要接地气
开学致辞是大学气质最直观的展现。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无论是张扬理想还是尊重现实,无论是强调社会责任还是注重个人修为,校长们在致辞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都将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有个性:学校氛围与校长性格密切相关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曾任该校校长多年,每次开学典礼上的讲稿都是他自己撰写的。韩震总结,开学致辞应该告诉学生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二是学校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是大学期间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生活。
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堪称大学气质的第一场综合展现。
追溯历史,这是百年名校的保留节目。清华大学必谈梁启超的那场《君子》演讲,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来源于此,北京大学则会反复强调胡适、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为1896年建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从海边开始远行,虽然一路南迁,但心向大海;尽管饱尝磨难,但不忘初心。因为118年来,我们交大人信仰如锚,灵魂如海。”
新兴的大学更愿意描述未来。今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收第一批学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明了办学目的: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我们是有传统的,我们的传统是从香港中文大学那里继承下来的。我们想为祖国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培养一批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抚今追昔之后,大学生活怎么过这个实际问题,也是校长讲话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校长在让学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自行车”,停放整齐。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说,自己会浏览“童家巷24号”(记者注:该校非官方论坛)和“药大贴吧”上的话题,“我知道食堂的饭菜让你们忍不住吐槽,我也了解占位党的疯狂让你们咬牙切齿……”
清华大学研一新生周珊珊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时隔4年,听了两次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她坦言“心情不同”。“本科时可能对讲大学生活的内容更期待一些,这种期待是比较单纯的、盲目的,因为刚经过高考,来到这么一个新环境,对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周珊珊说,“研究生阶段,大家都对自己的目标更明确,知道自己想从学校得到些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去努力。而且本科4年,听了那么多的报告和演讲,会对校长讲话的质量更苛求,也更包容。”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大学第一课,开学致辞对新生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校长可能是学生离开家后与之交流的第一个师长,在精神层面接过了父母的位置;其次,东方文化重视权威,校长正是这样一个权威,所谓“人贵言重”,他的讲话容易得到信任与重视;最后,校长也是成功者,当一个成功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时,学生会愿意去模仿他。
汪冰说:“一个组织的特点是由其领导者的性格决定的,所以一个学校的氛围和校长的性格密切相关。通过校长致辞所传递的信息,新生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今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提醒新生别忘了在大学里谈恋爱,新生听了,知道恋爱在我们大学是被鼓励的,行动也会马上跟上。”
汪冰认为,除了具体内容,开学致辞的仪式本身也非常重要。“每一次升学都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利用仪式启动开关,让新生做好心理准备,意味着完成了破冰的过程。”
有新意:俯下身来寻找共同话语
韩震说:“开学致辞既要表达学校的传统、精神、灵魂,也要体现校长本人的学识、视野、思想。即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如果把学生讲睡着了,那肯定是校长的失职——要不就是他没什么思想,要不就是在念稿子。”
作为学生,周珊珊期待听到“有个性”的开学致辞。“不管是风趣幽默还是严肃认真,紧跟时尚还是墨守陈规,文科思路还是理工思维,我觉得有自己的观点和个性很重要,不然就淹没在众多讲话之中了。”
汪冰分析,校长讲话要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一个“贴”字。“一是内容贴,讲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对未来的梦想和对现实的困惑;二是方式贴,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思想、阅历没法和校长在一个频率上共振,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讲理念,而是讲故事;三是语言贴,用年轻人常用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
汪冰在大学时是学医的,他对医学院院长当年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记忆犹新。“院长告诉我们,解剖楼一进门,摆着两个骨架,那骨架是两个前解剖系系主任的,他们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使用完后,骨骼被保留了下来。”汪冰说,“虽然听上去有些惊悚,但让我非常感动。本来以为就是两个教学用的普通标本,但听完故事,突然发现与自己其实有连结,让我知道我的前辈是这样对待生命的,我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尊重我的病人。”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的讲话则紧扣热点:近段时间,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某某明星因为不法行为被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其中也有我们的校友……我希望同学们吸取教训,要警钟长鸣,要学会自律,要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校长们的讲话越来越“接地气”。中国药科大学校长用电视剧《士兵突击》来说明人需要一种“认真、踏实和执着”的精神,东南大学校长提到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讲完“大道理”后自嘲:“95后的你们可能猛然发现,怎么又是形而上、‘高大上’啊,我们喜欢的是‘时间煮雨’,我们感慨的是‘后会无期’。”
最“卖萌”的当属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的致辞:“我们如此隆重而热烈地欢迎你们,因为你们是辽大的小苹果,怎么爱你们都不嫌多。”自称“黄大叔”的他,致辞中“点赞”、“碉堡”等流行词语信手拈来。黄泰岩笑称:“我相信,你们中间未来一定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
汪冰分析说:“校长是权威,但权威不一定高高在上,他们正在俯下身来。原因很简单,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者。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宇宙中心’,在相对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自己的发言权、决定权。校长想走进学生心里,就不得不站在与他们平视的位置。”
对此,韩震认为,“接地气”是一种社会进步。但他强调,校长讲话可以“生活化”,但不能“低幼化”。“我们的确要尽量去找共同话语,但也不是哄小孩子。大学校长还是要通过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观点、深邃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有情怀:没有理想社会怎么能进步
大家越来越关注校长在说什么,韩震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校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可以展现大学的特色。这是多元化的表现,也说明大学办学的自主权越来越大。”
汪冰认为,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个竞技的舞台。不仅影响学生,还向社会传递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和理念。所以,不单纯是对学生发言,更是对一代青年的发言。
不论哪所大学,不论什么风格,不论具体内容,大学校长的讲话都情怀不减。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清华的同学,能否多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你的理想和情怀。因为只有眼界开阔、视野宽广的人,才能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甚至无关的国度。”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建议学生“在复旦悟道”,并呼吁大学不能沦为“职业培训所”。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要求学生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勉励新生,一要登高望远,立志成才,二要脚踏实地,虚心求知,三要崇德修身,以德润才。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请学生“时刻铭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胸怀与责任”。
汪冰说:“这个时代,为什么校长在呼吁情怀?因为情怀太稀缺了,大学逐渐变得工具化。大学在设立之初绝对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一种文化熏陶,一种对知识的追求。”
“如果连大学生都没有理想,那社会怎么可能进步?理想与现实并不矛盾,理想无非就是随着现实不断延伸的地平线。”韩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