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宣传 大喇叭大作用
■九江党员志愿者用三轮车载着流动音箱,宣传防疫知识。(通讯员供图)
“春节年年都有,亲戚今年不走,可以明年再走……”近日,狮山镇群岗社区大塘经济社的村头大喇叭,不时传递出有关疫情防控的提醒播报。
“土味又贴心”的粤语播音,伴随着大塘经济社党支部书记邹铭华嘹亮声音,传递到村内各处。
其实,不止是群岗社区,在南海很多地方,大喇叭这种原始而又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被拿出来,用作打通防控疫情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各村居干部纷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防控知识顺口溜、唠家常……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不间断地送到乡村、田间,大街小巷。实现了党和政府的防控疫情声音全覆盖,打通了防控疫情宣传引导的最后一公里。
小小大喇叭,防疫大作用。
七镇街158个大喇叭循环播报家书音频
“这里是第20期《新时代南海家书》,本期我们重点关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普通家庭可以怎样预防呢?”1月30日17时许,狮山镇狮南村的冯国灿、冯国松聚集在“进村检查点”,认真听大喇叭播报的《梦之声粤语版-居家防护》,这正是随本期“家书”一同上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特辑》系列防控音频。
珠江时报播音员陈志钟用标准而流利的粤语,引导广大市民从居家卫生、预防清洁、预防性消毒、心理健康防护等方面着手,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1月30日,南海区委宣传部、珠江时报社联合推出系列防控音频,一共5个节目,平均时长约为3分钟。南海区委宣传部将5个节目的音频转发至南海区7个镇街,很快反响热烈,各镇街纷纷将音频进一步转发至村居,利用大喇叭等播放设备进行播报。南海区目前共有158个能自主播放语音广播的防空警报点,可以由各设点单位直接语音广播,当大喇叭用,有效播放范围为各设点半径600~800米。
1月30日17时30分许,狮山镇街边社区经联社社委、党员冼海明开着面包车,在车后备厢摆上一个大音响,满社区地“转悠”,反复播放《梦之声普通话版-居家防护》音频节目,先后到街边社区西便股份合作经济社、石狮股份合作经济社、凤林股份合作经济社。
每到一个经济社的岗亭,冼海明都手持本期《新时代南海家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特辑》电子版进行宣讲,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播音员的普通话和粤语都非常标准,还配有不用的背景音乐,大家边听边交流,记得更牢固了!”
群岗大喇叭上央视新闻
1月30日中午12时17分,央视一套《新闻30分》节目用“村村响起大喇叭,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作标题,播放了狮山镇群岗社区用大喇叭宣传疫情防控信息等视频片段。
“亲情少一次相聚,不会淡薄;但是疫情多一次聚集就会增加风险。春节年年都有,亲戚今年不走,可以明年再走。”央视《新闻30分》节目中,狮山镇群岗社区大塘经济社党支部书记邹铭华,坐在背景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传展板的广播室内,对着村里大喇叭进行粤语播音,嘹亮声音传递到村内各处。
“在广东佛山,65岁的老党员邹铭华每天用自己编写的顺口溜等方式,向南海狮山群岗社区的4500多名村民,播报疫情防控信息。”大喇叭播报的片段过后,节目旁白如是介绍。
在接受节目采访中,邹铭华戴着口罩面对镜头说:“我作为一名党员,尽量在这一次疫情中发挥我的作用。很多村里面的老年人或者文化水平低一点的,那些不会用手机的人,就需要通过广播来宣传。”
面对珠江时报记者通过微信发去的节目信息,狮山镇群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文组谦逊地回复一句“正常操作”,一语道尽多年坚持大喇叭播报的“平常心”。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狮山镇群岗社区的大喇叭可谓“身经百战”,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都是她的“老熟人”,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排山倒海”般涌来,用大喇叭播放疫情防控信息自然成了“正常操作”。
高音喇叭播报覆盖每家每户
“请大家高度重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少聚会、少串门、戴口罩……”每天早中晚,桂城街道夏北社区内都会响起一遍又一遍的广播,社区中每个角落、每家每户都能清晰收听疫情防控有关通知。
“我们洲表村里有超过15个高音喇叭,是平常宣传通知的重要‘帮手’,村民们都十分重视倾听。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天天播、固定时间播,长则2个小时,短则30分钟,目的是希望宣传内容深入人心,引起大家的重视。”夏北社区洲表经济社社委郭玉棉说。
据悉,桂城街道夏北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农村社区,常住人口8000多人,流动人口更是多达1.5万人。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夏北洲表、聚龙南、聚龙北、永胜、宝华5个经济社均采用了“小广播、大喇叭”的方式,利用社区中数十个高音喇叭,在早中晚进行全覆盖宣传播报,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疫情防控的通知和个人预防感染的知识。
“这大喇叭是社区宣传的‘好帮手’,日常有大型活动或重要通知需要告知每家每户的,都会通过广播的方式宣传,这个传统在以往就有了,所以村民们对广播内容都会十分重视。”夏北社区党委委员梁健晖表示,广播具有及时、全面、直接等特点,对于不擅长上网了解资讯的中老年人也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流动大喇叭传遍村头巷尾
与城市相比,农村乡土情结浓厚,过年期间往往聚会规模更大,次数也更多。这时候,狭小的街巷里,大喇叭反而更能发挥出宣传效果。
“目前全国发生多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位村民尽量留在家里,如果要外出,记得佩戴好口罩。外来人口从外地返回,必须到村委做好相关登记工作……”1月30日早上9时,九江镇上西经济社第五党支部书记、先锋经济社社长李汉华,上西村长龄经济社社长、党员关文华联合党员志愿者一路坐着三轮车,一边载着流动音箱,在村头巷尾,来回宣传防疫知识要点。
从1月23日开始,上西村就开始利用村中的大喇叭播放粤语和普通话的防疫宣传音频。29日,随着防疫工作常规化,上西村长龄经济社率先使用三轮车载着流动音箱,宣传防疫知识。
在宣传的过程中,关文华、李汉华不用录制音频,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用九江话和普通话重复着防控知识,一天下来宣传不下10次。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会不会很累?”李汉华回答道:“上西村外来人口比较多,这样宣传大家更易接受。这是党员该做的工作。”
“疫情防控,党员先行,要发挥表率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上西村党委副书记关韶娟介绍,村里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勇于担当,冲在一线,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方式,带动乡邻群防群控,确保防疫宣传逐户到位。
宣传“接地气”,立刻“结出果”。在上西村,串门拜年的村民少了很多,少出门、戴口罩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习惯。“村民非常自觉,一律取消外出拜年计划,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我们一起加油。”李汉华说。
新市民党员手拉音响柔性宣传
自大年初二起,西樵崇北社区非户籍委员陈超与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拉着大喇叭穿街过巷播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音频,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来自四川的陈超是一名党员,如今已在崇北社区居住了13年,近年来成为崇北社区居委会大家庭成员之一。“今年疫情严峻,我和家人都留在这里,为社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量。”陈超说,2003年非典时期在部队做过防疫工作,如今面对基层群众更需要柔性宣传,耐心劝导。崇北社区横街窄巷多,开车不方便,他便采用“大喇叭”分时段播放防控知识,尤其是利用居民中午、晚上做饭时间段进行流动播放,做到人人知晓,全民防控。
崇北社区外来人员约有2000多人,主要是在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工作的,曾在该公司担任工会主席的陈超充分发挥自身群众优势,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社区防疫工作,劝导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尽量不要返樵。
微广播吹响防疫号角
“勤洗手、注意通风,少去人员密集场所……”1月27日早上8点,“梦里水乡微广播”准时响起熟悉的声音,南海区里水镇38个村居,300多个广播点全覆盖同时播放,全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科普知识及相关政策等。
从原来的一天3次,调整为6次,再到后来的11次,“梦里水乡”微广播不断加码,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快、更接地气的防疫宣传资讯。在动听声音的背后,有着采编蔡小玲和播音主持阿颖的一份努力。
蔡小玲这段时间没事就翻找各类媒体中关于疫情播报的最新权威消息和里水的防疫正能量,看到合适的马上收藏起来,思考如何结合里水实际准备选题。这次疫情爆发时间刚好在春节期间,蔡小玲的工作从年前一直忙到现在,每天都忙着采写微广播的播音稿。
如今,微广播每天播放11次,工作量更大了,坚持至今,蔡小玲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因为距离公司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为减少人员流动,这几天蔡小玲都在家里办公,因为音频剪辑的软件对电脑要求较高,她生怕耽误音频制作和播放,特地在家里的两台电脑都安装上了剪辑软件。
2019年11月,里水实现了微广播全镇38个村居全覆盖,微广播都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园、球场、工业园区等地,一般是每逢周二、周四、周六以及周日播出,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宣传所需调整为每天播放。
“眼睛老花啦,手机上字看不清,这个好,广东话听得懂。”宏岗村的李叔说,梦里水乡微广播用本地声音传递防疫资讯,村民听得懂、愿意听,非常贴地气。广播开播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村民已经形成了收听习惯,广播内容常常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刘永亮特约通讯员何美芬文/珠江时报记者孙茜黄婷特约通讯员邹韵斯陈志健何泳谊通讯员吴细芬张嘉宜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