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幼儿将电池放进嘴里玩吓坏家人

  15日,刚满1岁的幼儿小宋将一节电池放在嘴里咀嚼,幸好被家人发现及时将电池抠了出来,才避免了意外发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儿童误食、误吞异物呢?

  现场

  抠出一节电池后小男孩脸色由红变白

  小宋家住市中区九峰镇明月村二组。17日晚,记者采访了小宋的奶奶龚婆婆,谈及当天发生的事情,龚婆婆仍然心有余悸。

  15日中午,小宋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并拿着电视遥控器玩耍。13:50左右,正在忙其他事情的家人突然听到小宋呼叫。这时,家人发现小宋的嘴里正咀嚼着电池,而且电池已经把小嘴撑得很大,脸也涨得通红。家电影蜜蜂人反复抠小宋的嘴,抠出来一节七号电池。家人查看遥控器发现,另一节电池也不见踪迹。此时,小宋脸色由红变白、嘴角流血。家人十分慌张,怀疑另一节电池已经被小宋吞进了肚子里。

  龚婆婆抱着小宋就往外跑,在S305线龙桥立交口处,她接连向两个骑摩托车的路人招手求助,都没得到回应。危急时刻,一辆警用摩托车经过,龚婆婆连忙挥手求助。当时,驾驶警车的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大佛景区大队机动中队的辅警曾一峰。曾一峰昨(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他看到小宋张着嘴巴,喘着粗气,两眼紧闭,看起来非常危险。而且附近没有出租车,他赶紧扶着龚婆婆坐到警用摩托车上,一路上狂奔,用了约10分钟,将小宋送到了市人民医院。

  小宋的爷爷宋志富告诉记者,后来一家人陆续赶到医院,经过拍片检查,并未发现小宋的身体里有电池存在。至于嘴角流血,医生怀疑可能是大人在抠小宋嘴里的电池时误伤所致。

  “孙子平安无事,一家人都把悬着的心放了回去。”宋志富说,他们家附近不好打车,如果没有交警,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后想想,也没对交警说声谢谢,连名字都没记住,我们专门做了锦旗,也不知道送到哪里,所以想请记者帮忙找一下那位好心的交警,弘扬一下正能量。”宋志富说。

  提醒

  避免儿童误食、误吞异物可以这样做

  “电池破损后有腐蚀性,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灼伤和溃疡。”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俐说,临床上儿童吞下异物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婴幼儿,如果不及时取出,可与消化道黏膜摩擦,引起黏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穿孔,造成腹膜炎,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

  王俐提醒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儿童的监护,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离开家长的视线。一些细小、尖锐的可能引起伤害的物品一定要妥善放置,不要让儿童能够轻易拿到。此外,婴幼儿衣服的选择以简单为主,不要太多饰物,不要给还没有危险防范意识的小宝宝佩戴项链、戒指、发卡等。

  市中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余淋提醒说,宝宝在1岁左右时,总会好奇地把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往嘴里送,药品、洗涤剂、化妆品、扣子、硬币、笔帽、小橡皮、指甲刀、缝衣针、牙签、气球、小哨子、石子等小东西,千万不能放在宝宝随手拿到的地方。除此外,3岁以下的小宝宝吃果冻、糖果、花生酱、小巧水果、坚果等食物应谨防噎住,需要将食物碾碎才能给宝宝食用。

  王俐还提醒家长,发生误吞异物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不要随意乱吃东西或大幅度地活动,专科医生会根据异物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快将异物排出。

  ■三江快评

  防患于未然孩子的安全随时放心上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尽管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尽管这样的新闻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惊险的事情终究是发生了。幸好家长及时处理,幸好交警及时送医,最终化险为夷。

  假期,本是属于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熊孩子的世界或许永远也让人捉摸不透,常常在不经意间做出惊人之举,此时,危险悄然来临。每年暑假,都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各种意外事故屡见不鲜,游泳溺水、误吞异物、意外坠落……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体和社交网络,儿童假期安全警钟长鸣。

  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无疑要承担起最重要的责任。首先,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其次,必须提升防范意识,最好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急救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急救处置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遇到危险时不至于慌乱,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为孩子撑起安全保护伞。(熊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