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可馨那篇作文,袁老师专删细节描写,不改常识错误,让人看不懂

  江苏省常州市河滨小学的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在上完语文老师的两堂作文课后,气冲冲地从教室里跑出来,翻过1.1米高的栏杆,从四楼坠地,把稚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0岁,留给缪家父母无尽的伤与痛。

  类似的教育负面信息,近来实在有点多。当时瞄到这则信息时,机心理莫名地生疼,考虑到最初的报道可能信息不对称、不完整,也就没有过多的关注,听传闻是一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的作文,导致了缪可馨事件。

  一大早,新闻推送了缪可馨爸爸的发声:“我觉得那是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事情。作为孩子的爸爸,我为她感到骄傲,她这种独立思维还是蛮可贵的。”看了媒体的详实报道后,挖挖机忍不住找出了缪可馨的那篇文章,仔细读了好几遍。

  作为一名从事文字写作十几年的工作者,老实说缪可馨的这篇读后感,写得还是很不错。除了一处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之外,其他地方几乎不需要老师再作批改。然而,教语文的袁老师,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貌似跟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仇似的,专删那些精彩的内容。

  比如:“大家又累又渴”“美若天仙的”“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向唐僧走来”“可妖精用了解尸法,真身化成轻烟飞走了,留下的是假首”等等,在一个正常的语文老师眼里,这些描述性语文,当属小作者的加分项,是给文章添彩的地方。可是,袁老师都无情地、暴力地用红笔予以删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章的末尾那一段,小作者如是写道: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可以说,小作者写下的这段话,对文章的升华恰到好处,紧扣《三打白骨精》的内容,对故事的理解还算比较准确,似乎已超出一个十岁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恰恰是应当被列为范例的作文,最后一段却被袁老师红笔一挥,整段予以删除,同时批注为“传递正能量”和“留下”两个字。

  缪可馨作为一个十岁的小学生,读了《三打白骨精》后,不管她看到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能把自己的所见所读、所思所悟,在作文中原滋原味地再现为读后感,这就是充分值得点赞的地方。教语文的袁老师,为何要这样批改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呢?

  关键的关键,缪可馨作文中最明显、最应该批改的一处常识性错误,而且还是在开篇第一段——“出自罗贯中的《西游记》”。请问袁老师,这《西游记》是罗贯中先生写的吗?你让吴承恩先生情何以堪?这是故意视而不见还是作为语文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西游记》是谁写的呢?

  该批改的错误不批改,锦上添花的地方却暴力删除,这样批改学生作文的“神操作”,试问有几人能看得懂?如果说袁老师没有故意,别说家长不信,试问又有多少网友会相信呢?反正,挖挖机是没有看懂,也不相信。

  联合调查组通报称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那么语文袁老师究竟有没有刺激缪可馨的言行呢?这个问题,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地方!也是缪父缪母强烈要求调查那两节作文课的真相之所在。

  坛子口口封得住,而人的嘴是封不住的。班级有四十多名学生,挖挖机始终相信,终究会有孩子道出真实情况,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班级一个活泼可爱生命的消失,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在机看来,这不应仅仅是缪可馨父母想要知道的,这个班级每名学生的家长,都应该想要知道才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班级发生了如此令人心痛的事情,班群里却有家长力挺老师,称老师没有错,并且很多家长还在为老师点赞,这是违心地阿谀奉承,还是麻木不仁呢?

  袁老师有没有错,家长又怎么知道的?未卜先知吗?班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无缘无故会冲出教室从四楼跳下?这些力挺、点赞老师的家长,让外界看到的是冷漠与害怕。若不揪出问题根源,这次是缪可馨坠楼了,下次可能还会有另一个“缪可馨”。

  应急事件实践中,贯常的做法是安慰情绪、息事宁人,这很重要。但是,找出事实的真相,同样重要。我们不推定那两节作文课上语文老师一定做了什么,作为负责任的校方仍有必要搞清事实真相,这既是对逝者负责、对逝者亲人负责,更是对袁老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不管怎么说,这个袁老师,在批改缪可馨的作文一事上,起码是不负责任的!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