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本文由作者云剪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天,安禄山在范阳发动了叛乱,战火遍及黄河南北,渔阳鼙鼓,惊动了皇帝的美梦,惊破了“霓裳羽衣曲”的歌舞升平。次年,安史乱军兵临长安城下,唐玄宗仓惶西逃。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强烈要求杀杨国忠和杨贵妃以谢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从鄜州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打算投奔在灵武的肃宗,在途中,不幸被安史乱军捉住,解送长安。

  在陷贼期间,杜甫还有一点在城内活动的自由,757年的春天,他偷偷地到了长安城东南的曲江,看到江上的细柳新蒲又发出嫩绿的幼芽,但是江头的宫殿却千门尽锁。昔日繁华的曲江,如今却寂无行人。京城长安,也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如今是胡骑满城,遍地疮痰。诗人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端,他以沉痛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哀江头》这篇名作。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两句,写出了杜甫当时压抑的心情,惶恐的情状和陷贼后的痛苦。“少陵野老”是作者自称,“吞声哭”三字,写出了作者不哭不能,欲哭不敢,只能饮泣吞声的情状。他在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在偏僻之处的曲江之曲偷偷地行走。这开头的两句诗,即形象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处境,真可谓“苦音急调,千古魂消”(《杜诗镜诠》)。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两句,是即时所见的景象。江边的宫殿,千门尽锁,虽有细柳新蒲,但已无人欣赏。“千门宫殿”着一“锁”字,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细柳新蒲”四字,显示出盎然的春意:岸上柳丝千条,依依袅袅,水中新蒲抽芽,嫩绿可爱。“为谁绿”三字反诘一问,笔端流露出无限地感伤。此种手法实从《诗经》而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数句,王夫之《姜斋诗话》称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杜甫的“细柳新蒲为谁绿”句,可谓“按《三百》,冠千古”。(浦起龙《读杜心解》)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中的名句“念桥边红茶,年年知为谁生”,显然受杜诗的影响,也是感叹花开无主,以乐景写哀情的。

  从“忆昔冤旌下南苑”到“一笑正坠双飞翼”八句,诗人用“忆昔”二字一转,回忆起安史乱前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赏曲江的盛况。前两句先总写一笔,用霓虹般的彩旗代指天子的仪仗之盛,以此来烘托游赏的气氛。“昭阳殿里第一人”两句,是用汉代的典故来喻指杨贵妃。

  “昭阳殿”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所居的宫殿,“第一人”,喻指杨贵妃宠极一时,压倒后宫佳丽,写出了她的受宠。犹如白居易《长恨歌》所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同辇随君侍君侧”,写出了贵妃受宠的程度,她与皇帝行则同辇,坐则同席,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

  “辇前才人带弓箭”以下四句,作者从“君侧”、“辇前”,引入带弓箭的才人。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扈从皇帝贵妃游苑,骑马挟弓,连那带嚼口的马笼头,都是用黄金装饰的,至于才人的服饰之美,那是可以想见的。这里的写马正是为写人作影,而写才人又是为写贵妃作衬。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特写镜头,写才人向天射鸟的姿态,形象鲜明,宛如亲见。当才人一箭射中比翼而飞的双鸟时,引起了贵妃的粲然一笑,看来才人的射猎活动,纯粹是为了娱乐贵妃而设。写唐明皇游苑用虚笔,使其不露声色;写贵妃仅用“一笑”两字,透露出游苑的中心人物是贵妃,而且这二字一下便把游苑的热闹推向了高潮,笔墨十分简括。紧接着,诗人把笔陡然一转,另换场景,写李、杨马嵬坡前的一段悲剧,由回忆一下跌落目前。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以下六句,即是写李、杨的悲剧结局的。“明眸皓齿”指代贵妃。昔日在曲江游乐的杨贵妃如今又在何处呢?她已死在马嵬坡前,血污游魂,她再也回不到曲江来了。杨贵妃被埋葬在渭水之滨,而唐明皇却由剑阁去成都,一生一死,死生异路,彼此永无消息。

  这里既流露出作者对李、杨遭遇的悲悼,也寓有讽刺。他们的下场,正是咎由自取,是他们平日淫佚无度的结果。“人生有情泪沾臆”两句,是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人总是有感情的,抚今追昔,触景伤情,想到死生变化,怎能不泪洒胸襟,悲满曲江呢!大自然是无情无知的,江草江花,年年依旧开放而没有终极,但如今花开无主,又有谁来欣赏这眼前的细柳新蒲。

  此两句乃回映开头“少陵野老吞声哭”两句,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沉痛与伤心。结尾两句,上句概括出安史乱军盘踞长安,横行霸道,甚嚣尘上的情景;下句把杜甫因忧国忧民,一时心烦意乱和陷贼后所受的精神折磨写活了(注),真实而形象,可谓传神之笔。这首诗就题材而论,与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是相同的。

  但两诗写法不同,《长恨歌》在纪事方面追求“寸步不移”,铺衍到一百二十二句。《哀江头》仅二十句,但容量很大。诗人用如椽大笔,以极凝炼的语言和高度概括的手法,描写了前后几十年的事情。唐明皇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诗人只选取他宠幸杨贵妃一事。杨贵妃受宠十馀年,诗人只选取游曲江一事。写安史之乱,只用“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

  写李杨悲剧,这虽然是诗的重要部分,却只有“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四句,真是以一当十,以少总多;但全诗概括的生活现象、历史事件却非常丰富,作者把丰富的内容,经过艺术的浓缩,都凝聚在字里行间,使人觉得含蕴无穷。再看《哀江头》的结构艺术。

  开头四句,以写哀标明题旨,浮空而来,甚为奇警。“忆昔”以下八句,插入回忆,追叙昔日盛况。“明眸”以下四句,一下又跌落目前。“人生”两句,与首句呼应,回映多姿。全诗不以时间为序,不以地点为限,多转换、多层次,有放有收,波澜叠翻,纡曲有致。

  为了深化主题,全篇突出一个“哀”字,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给人以强烈的哀感。接着用乐景写哀,以春日潜行写哀,以睹物伤怀写哀,以春花春草比喻哀,最后又以精神恍惚,不辨南北写极度的悲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庾信《哀江南赋序》),悲哀像铅块一样压在诗人的心头,这就构成了笼罩全篇的沉郁。但作者将沉郁表现得有起伏、有顿挫。

  这又与他的结构艺术有关。他有时用回忆赏心乐事把悲哀岩开,在回映多姿的悲哀之中,忽然出现游赏曲江的热闹场面。有时用景物描写转换画面,在写了千门尽锁的宫殿之后,忽然又展现细柳新蒲的特写镜头。有时又引入议论与感慨,这样就使全诗的艺术风格格外的沉郁顿挫。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云剪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