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未央人,元旦祝福来咯,点击查收!

  

  不知不觉2022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中,我们一路途经草长莺飞的春、绿树成荫的夏、硕果累累的秋、落雪纷纷的冬,终于迎来今天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新年钟声浑厚悠久,回首往事,我们点亮五彩斑斓的梦;展望未来,我们齐诵寓意美好的诗。值此元旦佳节,未央区向您传达新年的祝福,愿您平安健康,万事胜意!

  

  

  

  

  

  

  

  

  

  接收祝福后,大家有没有想好如何跨年呢? 其实中国古代跨年的花样非常多,汉朝就有很多种跨年的玩法,小央这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汉代石像中的百戏表演)

  说到元旦,大家都知道是每年的第一天。不过现在我们过的元旦是西历元旦,并不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以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所以采用了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的公元纪年,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新年,所以我们现在说的跨年,一般是指西历的元旦。

  

  中国古代的元旦在汉朝之前并不是特定节日,由于它和冬至日期很近,所以多数情况是两个节日一起庆祝。冬季刚好是农闲时期,大家既庆祝忙碌了一年的好收成,又祈福新年能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直到汉武帝定制太初历,元旦才成为了单独的一个节日,并从此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了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古人跨年非常的热闹,尤其是汉朝时期,官方很重视元旦,所以在这一天会举办很多大型的活动,最盛大的活动有以下几种:

  傩 戏

  傩(nuo 音:挪)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祀、祈福的舞蹈戏,汉代的官方会在元旦前的腊日,举办大傩戏,以求驱除疫病。傩戏的场面非常盛大,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当时的傩戏要用120名穿皂服的少年,手持大鼗(táo,即拨浪鼓);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与十二兽做舞等等,最后由骑兵驱赶着代表疫病的造像扔到洛水里烧掉,总之场面非常隆重。

  

  (图片来源:浩然文史)

  傩戏至今在全国各地都还有不同的表演形式,有近20个地区的傩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逢年过节还有不少演出活动。

  

  (河北武安傩戏)

  正旦大会

  朝廷除了举办傩戏表演驱鬼辟邪,还会举办正式的“年终大会”,汉朝称为“正旦大会”,大会不光祈福新年,给皇帝送上祝福,还会根据官级分别给皇帝汇报一些收支情况,是非常正式的新年大会。

  

  (汉代石像宴饮图)

  大会上先是文武百官上殿道贺,然后是外国使节给皇帝道贺,最后是地方郡国的专职礼仪人员向皇帝道贺,然后皇帝大开宴席款待群臣,宴席上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汉代石像元旦宴会演出)

  除了官方的大型活动,民间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祭 门 神

  汉朝时期中国第一组有名字的门神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门口,他们叫做神荼(shen shu 音:身 书)和郁垒(yu lv 音:郁 绿)。这二位是《山海经》中的人物,据说长在一颗树上,专门用苇索抓捕害人的鬼怪,然后喂给老虎吃。

  

  (图片来源:陆也读史)

  他俩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组有固定形象,固定姓名的门神。每到元旦前一夜,人们就会祭祀门神,把二位门神贴在门上,并悬挂一支苇索,供门神抓鬼用,称为“悬苇”。

  

  放 鞭 炮

  放炮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年项目了,它也是自古就有的,用炮竹声驱赶害人的年兽,来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汉朝时期驱赶的年兽叫“山臊”,是一种人脸猴身的怪物,爱吃虾蟹,还喜欢偷人类的盐蘸着吃,是一种会说人话的“吃货”。

  

  其实西汉时期,火药还没有被应用到烟花中来,只有少量关于火药的记载。所以这个时期所说的燃放爆竹,真的就是烧竹子,把竹子扔在火盆里烧,烧的噼啪作响以此来驱赶年兽,真·“爆竹”。

  

  (图片来源:浩然文史)

  聚餐 椒柏酒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吃饭和喝酒,每到元旦这一天,大家要守岁,一般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从元日头天晚上就开始,一直守岁到第二天早上。当时有个习俗就是跨年当天晚上的饭不能吃光,要留一点点剩饭,第二天洒到大街上,这叫“留宿岁饭”是当时的一种传统习惯。

  

  (图片来源:浩然文史)

  吃饭的时候晚辈还要向长辈敬酒,元旦时饮的酒,和平时也有所不同,称为椒柏酒,实际上是由椒和柏酿成的两种酒。“椒”是一种香草,汉人喜其性温、气香、多子的特点,制成椒酒供新春祝颂。柏是长青之树,古人将之视为长寿的象征,于是用柏叶酿酒,用于新年祝寿。

  跨年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最重要的是陪你一起跨年的人

  祝愿大家在新 的一年里

  平安如意,顺心四季

  来源:未央正当时、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