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一号难求的儿科医生

  周云军,男,汉族,1968年6月生,牡医红旗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2009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牡医红旗医院工作至今已有12年了。和风细雨的问诊、精准的治疗,“三能三不一拒绝”因病施治,让他与所有医治的患者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医术、医德、真情、热诚赢得了患者特别是“宝妈宝爸”们的认可,他的门诊号因秒没而“一号难求”。

  因病施治 赢得信赖

  儿科面对的大多是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的小患者或特殊患者,为他们诊断靠“凭问诊、凭观察、凭叩诊、凭经验”。面对因疾病折磨患儿家属、焦虑、暴躁的现象,周云军总是和蔼可亲地问诊,出手不凡地叩诊和精准的病情诊断。“信者为医”,要使病人信任医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医患“共同认知”。大多数“宝妈宝爸”对医学知识大多不了解,为此他除了诊疗外还会向“宝妈宝爸”做简单的科普,用最简洁的话和最短的时间讲清楚患儿病因、诊断、并发症、是否需要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饮食治疗、环境治疗,让“宝妈宝爸”们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知,不因病变色,对病程中病情变化心中有数。赢得了“宝妈宝爸”们的信任,后续治疗变得顺畅,很多“宝妈宝爸”们被他的耐心、细心、精心折服。

  勇于担当 线下线上忙

  2020年期间,红旗医院成为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医院停诊。他被抽调到医疗救治儿科组。2020年4月,牡医红旗医院医院收治了一名8个月大的新冠肺炎患者(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小新冠肺炎患者。一家五人,四人被确诊,一人被隔离)。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一次次地与隔离病房内的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反复揣摩,为小患儿诊断、制定、调整治疗方案,直到小患儿出院。

  他线下抗疫,线上教学、治疗两不误。为完成本科线上教学工作,他抽空作课件,线上上课,教书育人。

  同时面对微信中众多“宝妈宝爸”的咨询,他尽量做到逐一回复。

  周云军说我是一名医生,让医者之光普照每位患者的心田,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2年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为患者免费微信咨询,他百问不烦。

  “宝妈”口中 有温度的好医生

  在牡丹江提起儿科医生,周云军是百姓口中比网红还要有名的人,是大家心中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他的门诊号不限号,最高峰时他一天能看120多个小患者。面对特殊的患者,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争取多看一名患儿,他提前开诊,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取消午饭和休息时间,看诊时从不接电话,做到尊重患者。常常连续出诊10多个小时后再回到科里查房后才安心回家。疫情后红旗医院开始限号,为了方便患者看病,为周云军加开了周末门诊,每次出门诊他都要看到晚上8点多。有一次好多患者都是从外地赶来,号加到了150个,他诊治完最后一个患者,已是半夜11点了。同事们戏称他“拼命三郎”,他说我也有孩子,面对患儿的病情,我不能辜负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周云军的年门诊量万余人,服务半径辐射到黑龙江东南部地区,有位小患者因病到省城多家医院辗转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后回到牡丹江找周云军诊治,他精准判断,综合诊疗,药到病除。遇到科里有重患,他干脆就住在科里,随时观察病情,调整用药。遇到有困难的患者,他就自掏腰包,为患者交押金。他声名远播,曾有吉林省长春市的患者开车慕名前来看病。

  学习钻研 医者学者

  周云军很朴实,有人说周云军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教师,肩负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的教学工作;是学者,从医20多年,从未间断过学习。从基础理论的反复学习,到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读研、进修,上网查阅国内外儿科新知识和新进展,丰富自己的经验。

  周云军在诊治患者时,心里有一个“三能三不”“一拒绝”原则——能不服药的尽量不服,能口服药物治疗尽量不静脉输液,能门诊治疗的尽量不住院,杜绝不规范治疗。正是他的大医大爱的医德、医者仁心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因病施治而深受患者信赖。

  做为教师,他教书育人铸魂,他的学生如今遍布各地,他们说,从周老师的身上,我们懂得医者德为先,做医先做人的道理。

  采得百花蜜,只为他人甜。20多年来,周云军在他热爱的从医道路上默默地工作,只为身上的医者责任。

  撰稿 |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