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诗人看见明月,为什么“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南朝时期的萧统,从东汉末年没有作者的古诗中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后来,《古诗十九首》从《文选》中剥离了出来,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我们接着欣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五言诗,诗人看到皎皎明月引发了一系列的愁思。

  

  第一句,诗人看到明月,忍不住感叹,这月光为什么如此皎洁明亮?将我的床帏都照的犹如白昼。能看出,诗人夜里也无法入眠,那是为什么呢?

  第二句,夜里的忧愁让人无法入睡,起身披上衣服在空荡的屋里来回的走动,以排遣内心的愁思。

  第三句,常年旅居在外虽然也有乐趣,但是这怎么能比得上早日回家和家人团聚更加的热闹有趣呢?能看出诗人是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了,所以内心产生了忧愁不能睡着。

  

  第四句,一个人出门在外的忧愁和彷徨,一肚子的愁苦我应该告诉谁呢?能看出,作者出门在外的那份愁思。就算是有了苦楚,也只能一个人咽到肚子里,找不到一个可以诉说,帮自己排解的人。

  第五句,只能伸长脖子多看着家乡的方向,回到房间,想着亲人、家庭,眼泪不觉的沾湿了衣裳。

  

  整首诗,刻画了一个久居异乡、愁思满肠的游子形象。安静的夜里,明月皎皎,夜不能寐,想着遥远的家乡和亲人,不觉得伤感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作陪,也找不到互诉衷肠的人,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关于这首诗,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