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里的美好故乡:闰土、钢叉、猹,真实情况其实并不美好
每每说起鲁迅的《故乡》,便会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位月光下的少年,只见他聚精凝神,拿着一把钢叉在瓜田地里朝着那只偷瓜吃的猹刺去……
在鲁迅的这篇作品当中,我们似乎可以见到很多极为美好的事物,我们可以知道,鲁迅的故乡,有深蓝色的天空,也有着金黄色的圆月亮,有各种颜色的鸟儿,还有那又大又圆且绿油油甜滋滋的西瓜,以及脖子上戴着银色项圈的少年郎闰土。
在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便是:美。
不过,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在鲁迅的这篇《故乡》中,所描绘到的“故乡”其实有3个,一是鲁迅回忆中的“故乡”,二是鲁迅眼前的“故乡”,三是鲁迅理想中的“故乡”。
鲁迅在回忆中的那个“故乡”是极为有魅力的,静谧而美好,却又有着活泼欢愉。那时候,鲁迅是周家的小少爷,和闰土的相识是他难以忘却的记忆。通过闰土,他看到了自己从未看到过的美好世界,少年闰土纯洁而活泼的心灵带给了他很多的不一样的感受,那是童真,是自然,更是真情实意。
然而,在现实中的故乡,却不是那般美好,不得不令人叹一句:物是人非。
不管是“豆腐西施”杨二嫂,还是成年后的闰土,给人的感觉都是极为不美好的。鲁迅在描述杨二嫂之时,杨二嫂一出场便是带着 “尖利的怪声”,她总是喜欢在突然之间大叫起来,令人觉得十分的厌烦。虽说岁月早就使她年老了,也消瘦到颧骨凸起,但是她依旧是摆着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假装着情深意切。
而成年后的闰土,也不似当年那般活泼了,倒是像有什么东西将他给绊住了一般,他看起来总是那么地麻木,毫无生命力可言。原本 他们在幼年之时是极为亲密的朋友,可以敞开心扉说很多的话,但是,眼前的闰土却是一副寡言少语的模样,像个“木偶人”。
鲁迅理想中的“故乡”是生机盎然的,是亲切友好的,更是自在的。鲁迅并不希望那些封建的礼制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不希望大家被世俗而束缚。在他理想的“故乡”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新生活,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个世界活着,而不是辛苦 ,更不是麻木。
其实,鲁迅的《故乡》所揭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故乡”,它所展现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面貌。当时,广大的劳动人们处于痛苦的生活当中,同时又受着封建社会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仅在身体上是被束缚的,就连 精神上也是束缚的,在这个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的心是扭曲的,更是麻木的,人和人之间更是冷漠。
古装片他不满,不满当时的麻木,更不满当时的那个旧社会。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是鲁迅理想中的“故乡”,也是理想中的社会。
鲁迅的文字是充满力量的,会使人清晰地看世界,虽说大都是犀利的语言,但是,实属精妙。现如今,在各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都会在书中看到鲁迅的文章,可见其之不凡。
《鲁迅经典全集》,一共是10本,一套便宜且有养分的精神食粮,不容错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