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分的高考状元,如果放在古代什么水平?连个举人都当不上
(文/豆蔻)
一年一度轰轰烈烈的高考落下帷幕之后,随着成绩近日的揭晓,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不少成绩优异的高考状元,比如说北京市文科状元就考出了713分的高分。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相对于古代科举来说,如今的高考已经算是很简单了。
科举制度就相当于如今的高考、国考二合一,是古代政府举办的全国性质的官员选拔考试,而且不分阶级,只要是有才学的士子,都可以参加,这点跟如今的高考一样,起点都是十分公平的。科举制度最早起始于隋朝,从此不论朝代如何更迭,当权者如何变换,科举制度却延续了一千三百年,从未止歇。
科举是一环套一环的,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可以上京赶考,必须先通过县组织的地方考试,这一级考试通过了,才有资格报考上一级考试,不能越级考试。每一级考试通过之后,都会有相应的功名赐予,这就是古代人常说的“考取功名”的来历。
一个学子寒窗苦读十数载,其中首先要经历的就是相较比较简单的县试、府试,通过之后会获得“童生”的名号。获得“童生”资格之后,才可以参加院试,通过院试的,才能成为秀才。别看考秀才只需要通过两种考试,可是有些人直到白发苍苍也只是个童生。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能够考上秀才,相当于如今高考中地方上的前十名了。
中了秀才之后,才有资格报考进一步的乡试,考取举人的功名。考举人难度就超越高考了,相当于只有各地高考状元们才有资格参加的国考,通过了国考,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从此可以平步青云,脱胎换骨。
可以这么说,秀才只是考举人的一个门槛,就像只有高中生才能考高考,初中生必须先考中考,才能高考一样。高考状元不一定能通过国考,秀才能通过举人考试的比例也很低。所以古代有穷秀才的说法,却没有说穷举人的,因为当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举人少之又少,秀才相对来说人数就多多了。
考完举人,还有上一等级的考试,就是考贡士,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进京赶考。所以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或者小说的时候,提到主人公进京赶考,他肯定是个举人出身,百姓已经可以尊称他一声“举人老爷”了。在京城考试能够合格获得名次之后,会被赐贡士功名,然后才有殿试的资格。
据说,殿试最早起于武则天,正是武则天在一次科举中当殿测试,亲选状元,才开启了殿试的先河。殿试除了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等一二三名之外,合格者均会赐予进士出身。殿试就更苛刻了,除了要看应对能力之外,相貌身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部分。
甚至有皇帝当庭点中状元之后,还会立即赐婚公主,从一届普通士子成为天子门生更成为皇亲国戚,给家族带来的荣耀是可以想象的。正所谓“寒窗独耐三千日,浴火凤凰终至尊。”
(本文由史心团队成员原创,您的关注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