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改革后“3+3”模式小三门居然有20种选科组合
上海新高考改革后“3+3”选科模式的规则日益成熟,6门计分科目,总分值也从600分上升到了660分。常规三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加上由考生自行选择的20种小三门科目组合。
2021年12月31日上海招生考试院发布了《2024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出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加强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根据《2024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实行选科要求。
上海有38所本科学校,约1075个专业,新选科规则中大致有51%的专业限制必选物理、化学,而2020年-2021年本科线以上选择物理的考生占比分别约34%和37%,化学的占比约为33%和37%,也说明这两门在专业广泛度和选择多样化上也相对占据优势。
那物理化学既然占比这么高我直接选理科物化生就好了?
不不不!暂且不提现在唯物化生三科的冷门程度,物理和化学的比重增加,考生都开始偏向物化内卷,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强度的提升。在日常的考试中学会评估自己的分数和擅长的科目,有清晰方向规划,且理科成绩不错考试总分高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径选择物化与其他科目的组合。但是目前方向尚未明确,而且并不擅长理科的考生,切记不要盲目跟风,选科可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专业填报的。
选择小三门,考生特点、兴趣和擅长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感兴趣和喜欢的课题上会更有动力,在专业上不会那么吃力而产生抵触情绪,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坚持投入。不论如何选择,在学业上还是要不断巩固和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寒假是高一和高二学年承上启下的间奏,将上学期知识加固,基础打牢,来迎接下学期新知识的输入。同时也是高三步入高考倒计时半年中,高效提升的先锋时间段,考生们可能会觉得还有半年,我的时间还很充裕。其实不然,半年要做的事情很多,将所学知识悉数复盘巩固,及时找出自己的疑难盲点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突破。还需进行自测自估,提前制定方向规划,有目标的前行,对志愿有弹性期望空间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从寒假开始,为高一、高二、高三即将踏入的新征程,做足巩固、做全总结、做精准定位。
来源:昂立中学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