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新作为丨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地区界别工委(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工作回顾

  万川归海,不止不盈。聚焦本市政协系统协同联动,激活界别潜力,凝聚起彰显人民政协制度优势,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磅礴合力,五年来,市政协界别和地区政协联络指导工作交出了具有标杆意义的时代答卷。

  展现协同联动新气象

  2021年2月8日,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邀来松江、青浦、嘉定、浦东(南汇)和奉贤五个区政协召开座谈会,不为拜早年,而是要再次为完善调研报告提供新思路,此时距离报告初稿的截稿时间不到两天,离牛年新春仅仅三天。

  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上海市委十次全会精神,市政协将“五大新城”建设作为2021年市、区政协联动调研课题。1月6日的课题启动推进会上,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到会动员部署各项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联动优势,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发动政协委员进行前瞻性思考,为市委决策当好参谋。细算起来,当时留给课题组的时间已不足2个月,期间,市、区政协还得全力筹备召开政协全体会议。

  为此,课题组第一时间找到近40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汇编成一份近百页的“参考资料”,交到各区政协手上,为各分报告的撰写提供思路。从1月7日开始,各区政协也开足马力,积极与各区区委联系沟通的同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吸收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各职能部门、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

  在市区两级政协的协同努力下,2月8日当天,课题组手中已经拿到了一份40多页的报告初稿。面对这份初稿,大家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又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进行冷思考,趁着过年前的最后几天,集中力量修改完善,务求做到精益求精。“各区政协都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会上,委员们点赞道,“本次调研打破了传统思维,立足短平快,问题建议更加聚焦,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制度优势。”

  各级政协紧密协同履职,展现了本届政协的全新气象,不仅硕果累累,更有不少“高光时刻”。尤其在制度化建设方面,率先全国各省市政协,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对区政协工作指导的意见》,由市委办公厅以1号文件转发,实现了指导工作的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五年来,聚焦解决基层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三次专题调研,就区政协设立机关党组、规范区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适当增加机关工作人员编制等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争取纳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区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助力推动地区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制度建设的保障下,各项履职工作顺利展开。2018年,全市各区政协被分成五大片区,由指导组牵头,先后组织召开五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座谈会,迅速在本市政协系统掀起学习高潮。

  2019年,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聚焦“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群众”,遍访全市16个区政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梳理了各区政协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与实践,在进一步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同时,也为日后三级委员“下基层”,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后,正是基于在各区已有实践基础,市政协联动各区政协统一建立“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234家,其中,全市215个街镇实现全覆盖。

  在“全国政协书院·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网上读书群里,黄浦、静安、虹口、杨浦、普陀、徐汇等区政协主席,先后担当了6天的领读人角色。各区政协主席借力本区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区政协近年来的履职成果,充分激发生活工作在本区内的全国、市、区政协委员能动性,向委员们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彩发言。

  五年来,通过市政协界别和地区政协联络指导工作的持续推动,市区政协真正实现了协同联动上下贯通,全面激发了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责任与担当,为生动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勾勒出了精彩的一笔。

  打响“协商于民”新品牌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立足本职、各展所长,谋良策、聚人心、作贡献,本市各级政协委员在“大上海保卫战”中积极担当作为,许多成立不足一年的“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被委员们打造成临时指挥站,组织人员力量,细化、落实防疫各项工作部署,摸清辖区防疫底数情况,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状况,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委员工作站能迅速发挥作用,得益于其成立后,便迅速覆盖到全市所有215个街镇,充分发挥出地区政协“本身就在基层、开门就是群众”的双重优势,打通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工作中,市政协注重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关于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更好发挥政协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指导意见》《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施办法》《关于打造“协商于民”品牌,深化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方案》《上海市“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指导手册》《上海市政协关于2022年深化“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方案》《“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规则》等,为工作站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9月14日,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举办“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线上培训会,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在肯定委员依托“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深入基层一线,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政协力量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推进工作站建设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面对新要求新使命,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已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编印《“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案例选编》、建立市政协“协商于民”研究实践基地、与区政协协同开展《“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建设》课题研究,等等。

  如今,在各区政协大力推动下,三级委员协同入组进站、紧扣民生热点议事建言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助力社会治理成效开始呈现。

  激活界别履职新实践

  2022年,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经调整,成为全新的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聚焦“界别”两字,赋予了专委会全新的内涵和使命。

  让界别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是本届市政协的工作重心之一。五年来,各界别依托各专委会和相关方面,积极探索体现界别特色优势的平台载体、方式渠道、运行机制,夯实了界别履职基础、丰富了界别履职内涵、彰显了界别履职特色。

  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总结梳理本届以来界别工作经验做法基础上,加强调研,牵头修订《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的办法》,并推动落实。

  成效可谓立竿见影。今年7月27日,市政协召开界别工作会议,同日,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华能联合大厦,市政协首个界别委员工作室——无党派人士界别委员“同心”工作室正式成立。着眼实现政协党的工作对界别和委员全覆盖、拓展延伸界别履职平台和委员联系群众载体,在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的牵头下,上海市政协又一次拿出了先行者的气魄,作出了全新的探索。

  为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保驾护航,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牵头拟定《上海市政协关于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有联系指导、有骨干委员、有固定场所、有制度设计、有工作计划、有鲜明标识的“六个有”要求,着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平台。在各界别、各专委会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到目前,已揭牌界别委员工作室17个(实现32个界别全覆盖),“界别活、全盘活”的新局面已然形成。

  2022年10月,特邀界别委员工作室在思南公馆挂牌并开展首次活动。作为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联系的界别,他们牵头找来市政协机关党组,和委员会分党组成员、界别委员第一时间共同交流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为特邀界别工作提质增效作出有益探索。

  艺高人胆大。11月24日,一条爆炸新闻登上了人民政协报头条:

  “在11月23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各党派团体在人民政协履职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在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意见》被摆放在每一位与会者的面前。”

  牵头成立该《意见》起草组的,正是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意见》创新探索健全党派团体在政协更好凝聚思想共识、在政协以本党派团体名义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在政协就共同性事务进行情况交流以及在政协更好履行职责的保障等五项重点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赋予人民政协的全新使命。《意见》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为党派团体在人民政协履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开辟出全新路径的同时,更有力彰显了上海市政协在新时代中的新作为。

  未来,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将更好着眼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的作用,为助推上海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机和旺盛活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