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小技巧:什么样的详略最妥帖
—合理安排详略
详略得当,顾名思义就是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人对它是这样概括的: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陆游;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清·唐彪·《读书作文谱》。所以,在作文中,除了搜集符合主题的精当材料外,还要安排得当,体现主次。
详写,是指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上我们要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而且要放开笔墨,写的充分具体。
略写,是指虽然与中心意思有关,但不能直接体现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我们要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其实,详略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详”,就不会有所谓的“略”,同样,其他综艺没有“略”,也就不会有所谓的“详“。
详写的内容就是主要的部分,略写的内容就是次要的部分,如果不分主次,并列排布就会出现啰嗦、冗长的状况,材料堆砌式的习作,会淹没中心意思,让人分不清重点。
但详略得当,并不意味着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的作用就是为了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所以,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来说,详写是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是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 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而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总之,记叙事件,描写人物,绘制景物时,如果能够做到详略得当,剪裁讲究,就不会平分秋色,也不会避重就轻: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要内容,寥寥几笔,清楚明了,这样也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中考满分作文#
作品赏析1
别担心,我可以的
从小学舞蹈的我,自认为经验丰富,乐感敏锐,面对六个多月后的十级考试,我充分准备,信心满满。
那天下午,雷老师特意将我留下,跟我交流考级的情况:“你的能力我最清楚,舞蹈感觉和舞蹈韵律在学校是数一数二的,舞台上的应变能力也特别好,这与你平时注重这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舞蹈考级不可能只考动作和感觉,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特别担心这个拖你的后腿。”【这是一位有教育艺术的老师,先肯定“我”的长处,再指出“我”的不足,并用担心的口吻提醒“我”训练的侧重点。】
雷老师这么一说,还真点醒了我。基本功不扎实是我致命的缺点,这是我练功怕疼、怕苦,有时还耍小聪明偷懒造成的恶果。如果基本功不过关,就很有可能过不了十级,加大基本功训练刻不容缓!想到这里,我暗自下定决心,抬起头坚定地对雷老师说:“雷老师,您别担心,我知道努力的方向了。”【真实再现“我”的心理活动,为下文“我”刻苦练习基本功做铺垫。】
自那以后,除了在学校完成规定的训练项目,我还增加了基本功的训练时间与强度,每天在家除了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其他全部用来练习压腿、下腰、踢腿……有时练得腰酸背疼,甚至直不起身子,但一想起自己的舞蹈梦想,想起对雷老师的承诺,我便咬一咬牙,继续坚持。【具体描写“我”练习基本功的情形,这是用行动让老师“别担心”。】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不仅我自己感觉到了明显的进步,连雷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的良好感觉和老师的笑容,表明“我”的基本功有明显进步。】
转眼间,考级的日子到了。在进考场的那一刻,望着雷老师期待的眼神,我还给她一个坚定的微笑:“别担心,我可以的。”
基本功加强了,自信心也上来了,在考场上,相同的感觉,相同的动作,当我出色地完成收尾动作时,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明白,我成功了!最终,我以全校唯一的“优”通过了这次考试。
当我拿到考级证书时,我再一次在心里坚定地对雷老师说:“别担心,舞蹈路上,我可以的。”【结尾再次点题,强化中心,凸显出“我”的自信。】
【名师点评】
1.紧扣文题。全文始终紧扣文题:开篇写“我”信心满满,紧扣“我可以的”;第二三段写老师点醒“我”,紧扣“别担心”;第五段和文末都是直接点题。这样行文不容易偏离中心,能较好地突出主旨,使文章内容丰富。
2.详略得当。对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如不想让老师担心、怎样不让老师担心,考生放开笔墨,写得比较详尽;对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比如考试的经过,则进行概括式叙述。如此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作品赏析2
不一样的历史老师
秋日当空,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边,好似我的心情一般。
一阵阵悦耳的铃声响了起来——历史课!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课。
历史老师缓缓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中央,静静等待着铃声响完。金色的阳光照在老师的脸庞上,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学期的历史老师,我姓孟,大家可以叫我孟老师。”孟老师讲话干净利索,笑容和蔼,清亮高亢的音调中夹杂着点鼻音,听着让人有压迫感。
我偷偷地打量老师,发现孟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上课不带扩音器,喜欢扯着嗓子说话,看上去很豪爽,而且多的话不讲,感觉很厉害。
我不觉仔细打量起来:站在讲台中央的她,身穿浅蓝色短袖,黑色运动裤,白色运动鞋,这身装扮看起来朝气蓬勃。卷卷的黑发像极了小羊羔的毛,圆圆的鼻头,高高的鼻梁,黑黑的圆形眼镜框,充满了文艺的色彩。透过镜片,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闪着亮光,眼窝里溢满了慈祥。一节课下来,我就喜欢上了这位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的课堂,PPT最是精彩。文字设计有艺术,图片内容很丰富。你看,禁烟的林则徐坚定地站在江边,荒芜的圆明园在无声地呐喊……孟老师的课声情并茂又谆谆善诱,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唏嘘,不时讨论,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
偶尔自习,大家都在写作业,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总有一位同学憋不住了,故意打破这宁静,紧接着,就有一大堆同学趁机问老师作业。教室里显得很乱。孟老师就扯着嗓子喊:“我只说一遍,你们听好了,写错了我可不管!”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后来才知道,孟老师是省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擅长画国画,获得过很多奖项。我曾去她办公室看到过她画的牡丹花鸟、深谷幽兰,墨色疏淡,格调高远。孟老师看到我喜欢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声音依旧洪亮爽朗,让我忘记自己要来干什么。
我的历史老师,不论是从外貌还是从风格上讲都很特别。上课时很严格,下课时却像朋友,很随性地和我们聊天。
我很喜欢她,喜欢她的爽朗、随性,喜欢她身上浓浓的艺术味儿。
【名师点评】
习作以景物描写入笔,为我们介绍了一位特殊的历史老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习作中心鲜明,详略得当,对历史老师与众不同的肖像和语言进行描写,特别是对她清亮高亢的嗓音、爽朗随性的个性等进行了详细叙写,写这位历史老师因天生带着亲近学生的品性而深受学生喜爱。而对老师美术家身份、画作情况等描述则比较简略,使人物形象丰富饱满。
作品赏析3
良知让悔恨长久
自打我记事起,我便时常生活在外婆家。第一次见到他就没有留下好印象。只见他戴着一顶破旧不堪的黑帽子,身上的衣服似乎一辈子都没有换过,短小得衣不蔽体,像几条破烂的布条拼成的。一双老茧横生的手,颤颤巍巍的捡起一个烟头,塞进嘴里。在我没看到他脸之前,我竟想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物,三毛,流浪的三毛,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老三毛。
我们不肯吃饭了,或是哭闹了,父母会对我们说,再不听话村里怪老头会把我们带走。我们对他嫌弃,再加上害怕,越发不敢接近他,看到他时便大叫着跑开,而他只是用那双充满孤独的眼睛默默看着我们离开。望着他的背影,老三毛在我心中变成了人渣。
我不能理解慈祥的外公为何会和那位怪人关系很好,外公时常会撑船到对面与他下棋。我曾经问过外公,外公只叹了一口气:“哎,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无人做伴也无人理解。”我知道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只能靠捡垃圾来维持生活,我哀叹他不幸的生活,但不曾消去心中对他的害怕。纵然外公对我和表哥说那位老人很喜欢孩子,叫我们去陪一陪他,我们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那日,表哥在和一群玩伴在河边踢球,球不小心踢到了河里,那时正处于农忙时期,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我们当中也没有识水性的人。表哥在河中挣扎着,我们都害怕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正好有几个西装革履的青年走过,我们求他们帮忙,他们推说不会游水,扬长而去。
表哥在水里胡乱地划动着,身子时现时没,我们已经彻底绝望了。就在这时候,河对岸出现了那抹熟悉的身影。只见他一改平日的蹒跚,一边挥衣,一边飞跑,迅速下得河里,托起表哥,艰难地向岸边移动。上岸后,他没说一句话,默默离去。那一瞬间,他在我们内心的形象高大了起来。不管世人如何看我,在别人有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心中有坚守,眼里有他人,他不是人渣,他是大写的人,是范儿,人的范儿。
从此以后,我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去年老人孤独地去世了,得知消息,越发愧疚。有道是高贵者未必高洁,卑微者未必卑贱!人间不是清澈见底的河,美也不是直视无碍的鱼,美女不美,俊男不俊,实在是平常现象。可我却只看外表,不看内心,我是一个十足的无知者,良知让我悔恨长久。
【名师点评】
1.选材独特,主题深刻。一个善良的老人,仅仅因为穿戴不甚讲究而看不起他,视他为人渣,远离他,在他救人以后,“我”陷入深深的内疚和悔恨。文章选材独特,不落俗套,对读者具有启发作用。
2.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写“我”对老人的恶感、老人救人的事迹,以及自己的内疚和悔恨,老人救人以后人反映,老人怎样孤独地离世等内容略而不写,剪裁合理,详略得当,便于突出悔恨的主题。
3.对比鲜明,感情真挚。文章有“我”对老人前后看法的对比,有西装革履的青年见危不救和老人主动施救的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老人的精神和自己的悔恨得以凸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