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资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四川省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全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10分)

  1.(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汗濡湿了。②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时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里,饱蓄着一汪清澈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

  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

  2.(2分)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少的是

  A.浅浅的花溪水从险俊的悬涯绝壁上飞流而下,与水边的竹篁青草、水中斑谰的卵石,形成了一幅让人留连忘返的美景。

  B.听了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对《论语》锐智的解读,我对课文《〈论语〉十则》中耳熟能祥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

  C.等惊慌平息后,大家怒不可遏,漫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这时,他两腿颤粟,几乎又要跪下去。

  D.中国外交部强烈遣责日本对我国钓渔岛主权的频繁挑畔,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中日团结的事,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决心。

  3.(2分)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临行时我     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②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     ,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

  ③人类     地发掘了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没有生物。

  A.珍惜  容颜  连绵不绝 B.珍惜  面貌  接连不断

  C.珍重  面貌  连绵不绝 D.珍重  容颜  接连不断

  4.(3分)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是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嗦。

  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

  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

  ⑤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A.③④①⑤②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二、(6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

  A.船载以入(用船)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庞然大物。

  B.蔽林间窥之(偷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益习其声(渐渐,更)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来源:学*科*网Z*X*X*K]

  6.(3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4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三、(19分)

  7.(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最后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沉舟侧畔千帆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感时花溅泪,     ▲      。(《春望》杜甫)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     。(《桃花源记》陶渊明)

  (5)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   ,   ▲   ”(《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6)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