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反而可能会带来危险,安全教育可以参考4点
十月怀胎,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才是家长提心吊胆的开始。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后,有无尽的担心,更有无限的焦虑,怎么对孩子进行保护,是很多家长都在纠结的问题,不过也不能怪家长,谁不想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呢?
你认为的“孩子身边充满危险”
前不久,我婆婆跟我说,自己做别人儿媳妇的时候都没那么生气,我想了一下,好像我没给她受什么气吧。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我儿子摔了一跤,额头上破了一层皮,结果我公公就骂我婆婆不会带孩子,我真的很无奈。孩子摔跤很正常,我女儿甚至因为走路不看路,直接磕到桌角,将眼角磕破,这又有什么呢?
危险确实无处不在,但是很多时候都只是我们成年人认为的“危险”,成年人走路都会摔跤,何况是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呢?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吗,何必大惊小怪。
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不懂得“怕”
前不久马雅舒参加的一档综艺节目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对孩子的保护真的可以做到那么“滴水不漏”。
为了避免孩子磕到碰到,她将客厅家具全部搬空,甚至连椅子都没有,全家人就在客厅的毯子上席地而坐,孩子开门,她不允许,孩子在菜市场想摸一下鱼,她也不允许,似乎孩子的生活里就充满着各种“不可以”。
看似很夸张,实际上也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行为,各种防撞条、安全锁不就是为了顺应这些家长的需求而产生的东西吗?实际上,这种过度保护对孩子来说反而是最危险的,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习惯保护反而会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怕,更加不要说懂得什么是危险了。
阻止孩子“探险”,也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婴儿时期的宝宝需要通过接触外部刺激来进行大脑的发育,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于外界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大,他们希望能够触碰一切事物,因为他们要探索这个世界。当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个行为是危险的,并且用强硬的态度甚至是惩罚的方式去阻止孩子“涉险”,这就会让孩子不敢接触陌生的事物,让孩子面对陌生的东西就会畏畏缩缩。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险家,从睁开眼睛开始,他们就是在探险,看到家长做什么新鲜的动作,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实际上,成长不就是从各种的尝试、犯错中学到生存的技能么?所以家长为什么要组织孩子的这种“探险”呢?这完全没有必要。
安全教育5技巧,拒绝过度保护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清楚地意识到,没有绝对的安全,对于孩子来说,冒险这件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冒险的能力反而会逐步增加,花样会更多,难度会更大。这是不是说明孩子就一定会出现危险?并不是。
自我保护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孩子身上也会体现,但要激发这种本能,不是简单的听说就能做到的,更多的需要各种的“体验”。真正对孩子的保护,应该是正确的安全教育,从孩子体验可控的危险开始,如果毫无头绪,可以参考一下4个技巧。
技巧1 去除危险用品的“神秘感”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不让碰的东西,反而是最有趣的东西,这是孩子的本能,所以你说孩子就是要玩那些危险物品,实际就是大人自己的“锅”。越是禁止孩子玩,孩子就越会偷偷摸摸的尝试,危险由此出现。所以,与其禁止孩子触碰,倒不如在家长的监护下,让孩子使用和成人类似,甚至是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行动下,孩子会感到自己被认同,自信心随之诞生。
技巧2 接触的用品要与年龄和能力匹配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危险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允许孩子使用“危险品”,也要视孩子的能力和年龄而定,给到孩子手上的,必然是安全系数较高的。例如1岁的孩子喜欢学大人用杯子喝水,玻璃杯是危险的,就可以给孩子换成塑料杯子,效果是一样的,至于会不会弄湿衣服,那就另当别论了。
技巧3 在安全范围能体验危险
孩子下一步会做什么,我们永远无法估算,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心中明确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底线不能触碰,一旦触碰就必须要批评,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孩子淘气也是正常的,有一些危险的东西,在保证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有时候,离危险最近恰巧也是离安全最近。
技巧4 告诉孩子一件物品的正确触碰方式
国外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在教孩子使用工具以前,都会花很多时间去讲解安全规则,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有家长的监督,这种碎碎念,会让孩子产生条件反射,接触工具就会先做好安全防护。所以说,孩子要使用某一个工具没有问题,但是家长必须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如此一来,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一定的尊重。
总而言之,家长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去感知,去发现,过度的保护有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更多的危险,有的时候,让孩子感受一下危险,或许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