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到这两所学校,你是否会认为她们是同一所学校,一个是本部,一个是分校。
身在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
实际上,她们目前是两所各自独立办学的两所学校,没有统属关系。不过追根溯源,她们确实是同一所学校孕育,最后在两地办学中,最终各自独立。
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
她们共同的母体是1952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文革时期学院迁到武汉,1974年改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时,学院开始在北京设立研究生部。1987年学院升格为中国地质大学,实行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左为地大武汉校徽,右为地大北京校徽
到了2005年,两地各自独立办学,不过两地学校一直用着同一个校名“中国地质大学”。只是在各种书面材料上,在校名之后标注武汉、北京以示区别。她们的校徽基本相同,使用同一个校训“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
同样情况的还有中国石油大学。今天有两所中国石油大学,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953年,为了给新中国培养石油人才,北京石油学院在首都成立。文革时期,学院迁到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学院后面的发展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发展脉络是一样的,先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部,到后来慢慢分化为两所独立高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今天在山东的中国石油大学,后面标注华东,她在山东有两个校区,一个在青岛,一个在东营。而身在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学,后面加注北京,她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又建立了一个校区。不过两所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徽和校训已经完全不同。
中国矿业大学也有两所,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苏徐州,目前也是各自独立办学。不过她们的情况更为复杂。
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
她们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地处河南,是外国人兴办的一所私立工科学校。后来又经历停办、复校、西迁改组、回迁复校等曲折发展时期。到1950年开始迁往天津,组建中国矿业学院。后来经过院系调整,到了1953年学院迁到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科幻片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
文革时期,北京矿业学院迁到四川,不过在北京设有留守处。到了1978年又迁到江苏徐州,恢复校名中国矿业学院,同时北京成立研究生部。到1988年学院升级为中国矿业大学。在随后的发展中,分居两地的校区各自走向了独立。2003年,两地学校各自独立办学。
不同于前面的四所学校,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后面要标注北京,而身在徐州的中国地质大学,则不加任何标注。另外,两所大学的校徽和校训则完全不同。
以上这三组同名的大学,都是由一所学校分化两地后慢慢形成的,可以说是“一体两生花”。血脉关联自然十分密切,毕竟“本是同根生”,不过最妙的还是使用着同一个名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