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纳入中高考”之争,哪一方占了上风?
今年的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选用毛泽东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为阅读材料。文章引发了全民讨论“体育”话题。
之后,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这篇文章又火了一把,再度“刷屏”!
文章里金句频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文章表明观点,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是基石。没有强健的体魄,一切归零。
主席的观点再未改变,他后来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当下,随着冬奥会临近,体育又成了热门话题!不少专家发文论述,体育是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
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体质,给学生以生命教育,教导学生热爱生命,让学生学会游泳、拳击、田径等生存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团结合作、遵守规则、遇事冷静等良好品格。
例如,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里的那些“体育赛事”项目本身就是“强健体魄、砥砺意志”的好样本。
就拿“模拟飞行运动”来说,它除了让学生得到航空知识、技能、职业体验之外,更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项运动是为真机飞行做准备的“学生体育活动”,通过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视力、前庭、感统、体能等很多身体素质。比如:前庭训练、耐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背的核心力量等等。
另一方面,模拟飞行运动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培养学生认真、冷静、耐心、自律等心理素质。因为这项运动以分秒来计算,模拟空中飞行复杂活动,人员在短时间内要感知很多外界事物,并迅速做出反应,所以它对神经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快的反应。它靠人的感知觉、思维和意志等反应能力来实现,多任务协调能力也很重要。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体育确实是很好的育人方式,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体育是否应该纳入中高考呢?
对于“体育纳入中高考”之事,一直有争议,有两种声音存在。
支持者认为:体育运动是培育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体育纳入中高考”是对学生的有力督促,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实现减负与健康的双赢。
反对者认为:重视体育,可以在体育课上定标准和活动形式,可以在体育时长、体育比赛和课堂体验等方面提出要求,但不希望“体育纳入中高考”,不希望被体育考试标准剥夺了运动的自由和欢乐。
考试标准一旦制定,被迫应试,会“窄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加重学生心里负担。学生不再有主动拥抱体育的轻松愉悦感。
那么,到目前为止,哪一方占了上风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第16条要求,强化体育评价。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
截至今日, 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发布了中考体育改革方案,增加了中考体育分值。例如,云南将体育调到了100分,北京将增加到70分,内蒙古提升至80分,河南自2024年起提高到100分,宁夏提升至70分,海南提升至60分……
2021年8月1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第9条表示,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恐怖片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意见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
2021年北京、清华、浙大等36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全部把体育测试纳入了必考项目。无疑,这是一件超重磅的事情。
12月2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郝枫林发言,“要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这为支持方再添重量砝码!
最后,无论如何,让我们全社会一起关心和支持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