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好大学,会让孩子迷失自我,提高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更重要

  文|凝妈悟语

  北大心理学教授魏坤琳,给大学生上课发现,太多孩子学习很优秀,但并不开心、不幸福、没有自我,因为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家长的教育方向就错了。

  魏教授说,很多父母没有明确教育目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一个好大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外语、学奥数等等。先考一个好初中,再考一个好高中,最后能考一个好大学。

  孩子上了大学以后,所有的目标戛然而止,终于上岸了,脱离苦海了,但是孩子却迷失了自己,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所以发挥天赋、取得成就都很渺茫。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实际上,考大学并不是孩子的终点,而恰恰是新的起点。如何让孩子能适应未来,能独立生活,能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如果我们都搞懂了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就要放下功利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下功夫培养孩子适应未来世界的能力。

  01 教育孩子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惑。该选择哪种兴趣爱好?将来自己能做什么?能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这些实际困惑却没有关联,于是就迷惑了,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将如何继续前行。

  这就是人生价值的问题,孩子需要正确评价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未来规划,遇到问题时能理性思考。这种人生价值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通过大量阅读,吸取前人的智慧,进行交流讨论、推理思考得来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经典阅读资源,给孩子讲解,和孩子讨论,启发孩子思考,引领孩子一步步获得成长启示,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每个三岔路口都不会迷失自己。

  清华学霸郝景芳就曾经说过,她读大学时都没有想清楚人生价值是怎么回事。直到一次上古代社会课,才明白。因为那次课,讲到古代知识分子如何自我定位,韩国剧老师们没有给出固定答案,而是给出开放式答案,大家讨论很激烈,这让她知道人生价值是值得探讨的。

  02培养孩子进行顶层思考的能力

  勤学苦干,一直是我们推崇的优秀品质,但是如果不进行思考,没有眼界和判断力,也只能在一个底层工作岗位上兜兜转转,不仅自己不会进步,也不会推动社会进步、人类进步。

  所以,除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培养孩子顶层思考的能力,帮助他搭建好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让他拥有更开阔的视野,从而拥有更深层的思考能力。

  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涉猎广泛,发展多元化兴趣,将来拥有跨领域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学习思考问题的基本维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本质原因、发现本质差异。

  “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值得发扬光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03让孩子接触人文等各领域知识,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从哈佛到清北交复,全世界名校都在实践的教育。通识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完整的人,接受通识教育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拥有顶层思考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重要的是,通识教育不能等到大学再进行,而是从幼儿园、小学就要开始。这是因为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大脑和思维方式的发展都有更深远影响,孩子早了解世界各个领域,就能早对自己的人生有正确规划。

  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自由传统和人文传统的传递。采用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习人文、艺术、科学等各领域知识,并融会贯通,增强对整个世界的深刻认知,这是进行通识教育的必由之路。

  父母要做的是带孩子多阅读、多观察、多实践,积累丰富的知识,开阔博大的视野,提升深度的思维能力,孩子就能决胜未来。

  04结语

  让孩子考好大学,毋庸置疑大多会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如果不注重培养适应未来的能力,孩子即使成绩优秀,考上好大学,也会不开心、不幸福,那就失去意义了。为了让孩子不迷失,还是要放下功利心,换个方式培养孩子。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