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选美国院士就回中国,如今他继承袁隆平遗志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先讲一件事,
最近,全球粮食价格暴涨,
尼日利亚食品价格涨到15年来最高水平,
塞尔维亚禁止面粉、
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出口。
但是我们国内感受不深,
因为国家重视粮食价格稳定,
不能让老百姓吃不起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
“谁能控制粮食,
谁就能控制所有人类。”
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粮食资源的需求更为巨大,
经历过饥饿年代,祖辈曾受过的苦,
让中国不敢走错一步,
14亿人的粮食饭碗,
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这条追求粮食自给自足的路上,
曾经中国有袁隆平,
如今我们有邓兴旺。
谁是邓兴旺?
他本是中国出生的穷小子,
却能在千军万马独木桥中,
成为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可他一当选上美国院士后,
就迫不及待的回国!
如今,他继承袁隆平遗志......
1962年,他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
这是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经历过饥饿年代,
很多穷苦人觉得种地吃饱饭才是硬道理,
而邓兴旺的父母却认为,
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否则就会一辈子呆在深山中。
他家所在的邓家岭只有5户人家,
全靠种地为生,
但靠天吃饭的日子不是一帆风顺,
一场天灾,
就能泯灭这个家庭一年的辛苦和希望。
雪灾后一家人面对颗粒无收唉声叹气,
那时候邓兴旺就想,
为什么不能有一种庄稼,
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呢?
从那个时候起,
“改变中国所有农民的现状!”
成了他心中最坚定的目标。
1977年高考恢复,
他只用短短一年时间,
就考上了北京大学生物系。
这一年他才16岁,放到现在来看,
绝对是妥妥的天才少年。
美国伯克利大学,
为了邓兴旺能去大洋彼岸读书,
免去了他的考试费用,
还给他提供实验室、奖学金、生活费。
异国求学,长路漫漫,
邓兴旺深知自己背负的,
不只是追逐知识的梦,
他拿出了百倍千倍的拼劲,
在美生活的一切只为学术而存在。
有一段时期,
他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最终交出的答卷,让他一战成名。
1987年,
他对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新见解,
在《生化》《细胞》杂志发表,
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一夜之间,
整个生物学界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的博士论文,更是获得,
美国生命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
这一奖学金,
鲜少会给外国国籍学生,
可见邓兴旺的能力有多强。
年仅30岁,
他就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副教授,
并可以独立组建自己的实验室,
接着,他从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青年教师奖”,
可以连续5年,
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10万美元拨款。
1999年,是邓兴旺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因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
取得的特殊成就,
年仅36岁的他,
被耶鲁大学提前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
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
第一位获此殊荣的,
来自祖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
2003年,因在作物改良方面的杰出贡献,
他踏上世界之巅:
荣获世界植物分子学会颁发的Kumho奖,
在分子植物学领域,
该奖是最高荣誉,
每年全世界仅有一名获奖者,
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
世界植物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成就,
已经不能仅仅用年少有为来形容,
他是整个中国生物学界的骄傲!
2013年,
邓兴旺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百万年薪,名誉盛隆,
这时候的邓兴旺,
走到了一个科研人员毕生追逐的巅峰,
美国也给了他最好的一切。
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
当选上美国院士仅仅一年,
邓兴旺却突然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全职回到了中国!
这样的决定在当年确实任谁都想不通,
邓兴旺专注的生物植物学领域,
在中国还是萌芽空白阶段,
打个比方,国外该领域的研究,
是已经堆砌好的“金山银山”,
而中国该领域则是一片荒滩,
从撒下种子到成材结果,
谁知道还要垦荒多少年?
无论如何劝阻,
邓兴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是农民出身,
想为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做点实事,
如果自己不能将所学用于祖国,
那又有什么意义?”
他心里一直装着中国,
曾2001年,
为了推动国内生物植物学建设,
邓兴旺费了很多功夫,
才说服国外同意成立:
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学,
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这是耶鲁大学在本土之外,
第一个研究中心,
为国内学子迈向世界植物学领域,
开辟了一条国际快车道。
2003年,邓兴旺又应邀担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
这是一个成立仅三年的研究所,
很多设备、师资人员都不足,
他多年苦心经营,中美两国频频往返,
终于将它打造成了国内顶级研究所,
目前已经是培养生物学人才的重要阵地。
他还组建了,
北京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
暑期免费讲习班,
定期飞回国内为学员们授课,
不光北大的学生坐的满满当当,
其他高校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挤得站都站不下,
但这些对于邓兴旺来说,远远不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
“如果能控制粮食,
就能控制所有人类。”
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对粮食资源的需求更为巨大。
2007年,
邓兴旺到家乡湖南沅陵考察农业现状,
所到之处河里没了鱼虾,
地力因为长期使用化肥而退化,
环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邓兴旺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高产要求,
和生物技术水平之间的巨大落差,
造成的不可逆结局,
出路只有一条,
尽一切可能真正提高,
中国生物育种技术的整体水平!
他回到美国后,
就写了一本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历史、
现状与发展的书,
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9年,
邓兴旺成立北京未名凯拓有限公司,
在他与美国海外先锋公司,
(杜邦公司的子公司,
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谈合作时,
提出先锋公司每年出2000万研究经费,
而中国人出人才出核心技术的条件,
先锋公司最终接受了。
能让中国人占主导,
这在先锋公司对外合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没有邓兴旺的坚持,
就没有这样的特例。
2014年,邓兴旺做好一起准备,
带着他创制的,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全职回到了国内。
一回国他就马不停蹄得投身工作:
创建学院体系、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课程教学……
在他的努力筹备下,
北京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落地潍坊峡山,邓兴旺就任院长。
他设计了一套新的育种方式,
解决了过去水稻育种,
需要从大量的水稻杂交后代中,
挑选优良水稻株系等问题,
大大提升了育种的效率,
这种新的技术让袁隆平院士都赞不绝口。
袁隆平和邓兴旺考察粮食作物。
经过多年努力,
邓兴旺成功研发出了“洁田稻”。
“洁田稻”指具备抗除草剂优势性状的水稻,
实际运用时需按比例配用指定除草剂,
可采取机械化直接播种,
一次性除尽杂草。
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种“洁田稻”,
能让农民更省时省力完成田间劳作。
目前,“洁田稻”已投产范围,
遍布我国在长江以南主要的稻米产区,
平均亩产可达700公斤—800公斤。
作为潍坊首席科普专家,邓兴旺说:
“我们当初的目标,
是要在全世界做出最好的、最前沿的,
又能用于农民的生产过程中。
潍坊本来在全国是最有名的,
保住第一,
把第二名第三名拉得远一些,
这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潍坊作为现代农业的科技硅谷,
邓兴旺立足于此。
曾经袁隆平最大的希望,
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而今,这样的希冀接力棒,
交到了下一代科研人的手里。
邓兴旺作为新一代的领军者,
继承袁隆平的遗志,
做全球做好的科研,
让中国的农业研究造福全世界!
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以前,袁老是中国人的“神”,
让14亿人填饱了肚子;
如今,邓兴旺是中国的希望,
这位衣着朴素寒酸站在北大讲台的,
农业研究院“最强扫地僧”,
在他研究的领域里,
几乎横扫世界所有顶尖奖项!
让中国农林走向更好的科技未来!
正因为有他们这样,
朴素专一、不计名利的科学家,
默默耕耘,
中国人的肚子才能填饱,
民族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烈!
他们是这个时代,
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民族骄子,
袁老虽去,后继有人,
邓兴旺的未来,中国农业的未来,
必将震惊整个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