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博士毕业生袁方龙:我在北师大学到的“三种精神”
化学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 袁方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们,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化学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袁方龙。非常荣幸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2018届毕业研究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研究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和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养育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家人朋友、以及共同学习成长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五年研究生时光,弹指一挥间。依然记得五年前获得本科直博推免入学资格时的喜悦和激动,满怀着憧憬和希望,来到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北师大,来到了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化学学院,开启了我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一路走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母校的培养下,我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培养了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向着自己梦想中的青年学者不断迈进。今天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在北师大学到的“三种精神”:
一是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来到师大的第一天,我就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自己在师大的时光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五年来,我正是在坚持中不断成长,在挫折中不断磨砺,在奋斗中释放青春、追逐梦想。为了尽早进入科研状态,本科毕业的整个暑假,我就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做实验;为了能够加快推进科研工作,我平均每周在实验室工作70小时以上;为了能够早日发表一篇属于自己的学术论文,我曾多次熬夜反复修改自己稚嫩的文稿。在校期间,我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如自然通讯、先进材料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其中,4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期刊上,平均影响因子达18。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得益于师大和化学学院对我的辛勤培育,得益于我的导师范楼珍教授对我的精心指导。这些过程也让我明白,科研道路上必须要有执行力,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下得了苦功夫,才能寻得问题的最后答案。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强大的执行力是我们能够在研究生期间,以及即将走向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二是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对青年学生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让我感触颇深。我想,常有所疑,是创新的开端。研究生刚入学时,我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碳纳米发光材料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在一次组会上,导师范楼珍教授提到碳纳米发光材料能不能用于发光器件。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深深烙在我的心里。勇于破疑,是创新的动力。面对完全陌生和全新的研究领域,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我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主动跟导师申请从事这个全新领域的研究。刚开始时如履薄冰,从发光器件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器件工艺的操作,以及最后器件结构的优化设计等,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敢于解疑,是创新的目的。在导师范楼珍教授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成功地为课题组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并在短短三年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因此,科研离不开创新,进步离不开探索,作为一名青年研究者,更是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为探索研究新领域和新知识做好准备。
最后是敢于追梦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梦想。五年来,我始终为了从事科研的学术梦想不懈努力,至今依然无法忘怀往返于化学楼与新乐群之间的匆匆脚步;无法忘怀追求真理探索世界过程中厚厚的科研记录本;无法忘怀论文拒稿时的挫败与彷徨;还有五天之内回复40页论文审稿意见时的焦虑与紧张;更无法忘怀科研工作取得突破,论文被接收发表时的兴奋与激动。毕业后,我也将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继续我的追梦之旅。我想我只是在座的追梦人队伍的一个小小缩影。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带着在这个美丽校园里耕耘多年的收获去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无私奉献,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个人梦想汇聚成国家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北师大学子的一份力量!
最后,祝愿母校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上越走越坚实,续写新时代新篇章!祝愿老师们幸福安康!祝福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建树八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