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学院:国内唯一电影制作专业
原标题:文教结合在上海|上海电影学院从修复“没头脑和不高兴”到对接“变形金刚”团队
12月8日下午4点,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行健楼710实验室,一年级博士生徐敏正对着电脑操作软件,她眼前的屏幕上,可能比她年纪更大的经典动画电影人物“没头脑”,正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学院与上海电影技术厂共同组建的珍贵老电影修护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国内最先进的电影修复系统,教学、科研、实践融为一体。
走到隔壁实验室,仿佛从过去走向未来,纯蓝色的动作捕捉系统环境,数字虚拟摄影棚,虚拟实境技术设备……让学生的更多艺术创想成为可能。
“希望把课堂,建在片场上”,正如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所言,这里的教学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更高产业平台。2017年,上海文教结合专项“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机构建设试点”项目,由6家试点学院承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正是其中之一。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风靡全球,而普通观众并不知道,其背后的强大支撑,来自Base Fx特效视觉团队。不久前,国产电影《捉妖记》票房一举突破20亿元,影片中奇幻精美的画面功不可没,同样是这个团队,全程参与剧本、分镜、预演、拍摄。而这家“大牛”,也是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方之一。
“电影的小说时代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电影戏剧时代。所谓电影的小说时代,就是人物统治银幕的时代,这个时代终结的原因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进步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神话所谓的‘神仙世界’”,院长陈凯歌在全球电影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坦言,从中国电影教育水准出发,他迫切期待,中国电影人才教育需要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才能完成电影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电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技术”和“故事”之间的有机融合有更深刻的理解?前身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上大上海电影学院摸着石头过河。在保持“传统强项”——电影理论研究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更多引入业界力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前沿技术,获得最珍贵的实践机会,成为学校国际一流电影学科一步步打下基础、培电影盒子养高水平全产业链人才的发展方向。
不久前,上海大学与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上大—电科所·电影高新技术联合实验室”,由此达成电影学科与业界的又一次重量级合作。同时,学院还与英国知名团队,方觉(The Fundry)视效软件公司建设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广播电视业协会、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签署三方合作协议,而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电影艺术研究院联合培养艺术人才等项目也在进行中。
最新消息传来,上海电影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影制作专业,明年6月即将招生。这其中,格外引人关注的是,与其他艺术类专业招生走“艺考”路径不同的是,它将通过普通高考招生,意在于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多怀抱电影艺术梦想的“理科生”。执行院长何小青说,这样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要求,更希望培养出在导演、编剧、摄影摄像、录音、制作等全领域的通才,并使更多年轻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强项,以适应现代电影工业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