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国家种业基地贡献云南力量
作者 杨俊伍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荀娅婷?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底线要求,而粮食安全又是这个底线中的底线。
云南打造国家种业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基因的源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品种、环节和领域过度依赖进口,西方对我国封锁加剧,中国的种质资源没有自主权,而“洋种子”价格高昂……面对诸如此类的种种短板,我国种业进口受制于人,更隐藏着“断种”的风险。
云南作为“动植物王国”“药物宝库”和“动植物基因库”,省委提出“要守护好七彩云南的绿水青山,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因此,云南必须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尽早将农业“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打造全国的种质资源基地,全面完善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应用等全方位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云南力量!
云南打造国家种业基地的优势与不足
云南作为国家种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一是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独特。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典型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生态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二是种质资源多样而富集,是世界上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已发现高等植物多达17902种,在4%的陆地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生物物种。三是云南省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家级或省级农产品生产基地10多类600多个。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初见成效。云南省自1958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到2015年,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162个,形成了不同级别、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同时,打造了以低温种子库、资源圃、植物园为基础,组织培养、DNA保存等不同方式为补充的保护体系,建成国家作物种质库2座、中期库10座、种质资源圃43个,保存各类作物资源47万份。
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初入正轨。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对大部分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云南省稻作、玉米、小麦、薯类、油料、园艺、烟草、甘蔗、茶树等作物种质资源大致经历了品种筛选、种质资源群体改良、种质资源引入利用与创新等过程。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从“种子”源头到“电商”终端,将“多、特、好、早”的农业生产特点转化为农产品的独特品质,有力促进了全省农业转型升级。
作物种质资源的相关制度保障初步出台。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2016年8月15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颁布。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具体到云南,2022年7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印发了《云南省支持种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提高金融服务种业振兴的贡献度,进一步帮助我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动云南种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有上述优势,但要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种业基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鉴定和评价体系不完善。云南是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地方作物种质资源最多的省份之一,由于作物种质资源前期鉴定与评价多是结合科研项目进行,评价指标有所侧重,不能全面考察种质资源。二是高质量耕地缺乏。种质资源创新、良种生产均需要地力良好的耕地,需要隔离设置,由于城市扩建等原因,缺乏面积足够的高质量科研基地、原(良)种场。三是种业人才数量不足。随着种业日益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对种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步扩大,目前的涉农专业人才数量很难满足种业行业的发展。四是种业市场集中度不够。省内种业企业大多属于生产销售型种业企业,科研投入少,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品种权的品种少,企业及政府在种业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少,研发成果市场认可度较低。五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云南省支持种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将对云南省内育种单位自主选育的品种,开展突破性新品种推广后补助。这项政策补助企业数量及资金数额对于庞大的种业市场来说有一定引导性,但对于高昂的投资研发费用,补助金额微乎其微,被补助企业数量也不多。
云南打造国家种业基地的思考和建议
统一思想认识。种业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是一个经济体量小、战略意义重大的行业。省委、省政府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群众树立以种质资源为核心推动云南种业发展的意识和理念,明确种业的国家属性、振兴主体的企业属性、保护种质资源的社会属性。
形成制度支持。按照《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云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全省上下层面支撑保障种业振兴的法规及政策。
大力形成人才与科技支撑。培养种业新生力量,制定人才培养教育保障计划,为大学或职业教育种业相关专业提供国家助学金资助,入学就签订定向就业保障。创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或企业合作创办种业商学院,支持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机构应重点关注对基础性、公益性科研领域的持续稳定投入,为种业的应用性技术研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鼓励以县为单位,大胆探索多种形式的资金整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设立省级生物种业发展重大专项资金,改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和育种基地等。
建立市场化的种业产业体系。加大市场和社会对种业振兴的支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运作的种业运作模式,使其可以持续自发运转,推动种业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开发作物种质资源,推进科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