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在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发力”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作为城区环境重要窗口之一的沿街商铺,其垃圾分类工作不容忽视。近期,昌平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聚焦辖区内商铺垃圾分类问题与短板,对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部署和再落实。
为提高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切实巩固商户的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真正融入商户的日常生活,昌平区以“宣、改、罚”三步走推动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做实做细,为辖区商铺群体探索出一条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径。
以“宣”培养意识,分类工作有“广度”
多次召开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工作专题部署会,组织动员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管家团及执法人员数名走街串巷对辖区商户进行宣传。现场查看商户垃圾分类情况,并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对分类不准确的商户进行耐心劝导;同时提醒商户若不按要求进行分类,将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以“改”提升质量,分类工作有“尺度”
在开展沿街商铺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对沿街商铺再一次开展“回头看”,再次对沿街商铺进行督查指导。走访过程中,针对店内缺少垃圾分类标识、分类不清和店铺周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执法人员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期限,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到位,并提醒商户做好上门收运工作。
以“罚”约束行为,分类工作有“力度”
为有效实现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效监管,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通过安装智能视频监控一体机,对沿街商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全部信息全程可控、全程可溯,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不清,门前随意倾倒、堆放垃圾等行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相关规定,上门进行处罚。通过以案释法,有效提升商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生活垃圾分类是日常生活的新习惯,是环境治理的新变革,是生态文明的新进步。昌平区通过“入铺指导、监督检查、惩罚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帮助沿街商铺逐渐养成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真正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变成商户的随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