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魏婉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署名文章里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要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4亿人的“饭碗”是“头等大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提到,“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不过,粮食产量要再迈新台阶,难度将越来越大。

  “据统计,当前我国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粮食维持在140公斤左右的水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穆月英表示,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对粮食的基本需求规模巨大,而农业“不仅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自然风险的冲击,还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的冲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到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比2009年下降了5.56%。穆月英还提到,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匹配不均,其空间分布与粮食生产布局矛盾突出,而全球气候变暖更可能加剧粮食作物病虫害。

  另一方面,我国大豆进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进口来源也相对集中,大豆市场的波动对其他粮食品种的冲击也存在一定隐患,而近几年不断波动的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也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会议提出“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等系列举措,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穆月英表示,大食物观意味着多元化的食物来源、全产业链的食物保供体系和食物的质量安全观,建议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产业结构,在注重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前提下的食物开发和生产,实现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习近平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穆月英认为,在资源环境约束及农产品需求结构转变和升级的背景下,农业强国不能依赖于化肥、人力资源等“有形”要素的投入,而应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强化“隐形”要素的重要作用,即“藏粮于技”。

  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机械化和信息化、自动化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

  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唐仁健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基因编辑、生物工厂等领域实现突围突破。

  如何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目前很多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还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接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按照传统的集体经济模式设计的,主要负责管理土地等集体资产。

  “首先要通过立法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孔祥智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联合与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发展农村混合经济,并与农业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既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又能为更多的农民提供服务。

  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现实

  农业强国内涵丰富。习近平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小农户占农业经营户比重高达98.1%,其经营耕地面积占比也达到70%。“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以小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现代化。”孔祥智说,要充分考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把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之中,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要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应坚持健全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进一步发展。

  “目前城乡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孔祥智认为,要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农业农村置于优先位置,逐步缩小城乡在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及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提升农业产业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写入党的正式文件。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并作出“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等详细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时,一些地方对农村现代化的规律认识不够,特别是在乡村建设问题上大水漫灌的问题比较突出。”陈明表示,中央近几年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将生活方式现代化和生活设施便利化作为现阶段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避免了无序建设和低效投入。

  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总结,自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

  陈明指出,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基础,那么乡村产业和生态也很难得到高质量发展,甚至会造成一些过度投入和资源浪费。“只有以乡村治理现代化,确保乡村产业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成为现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2月26日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