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三师七团历史沿革与光辉业绩——李世俊 曹 鹤
原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三师七团历史沿革与光辉业绩——李世俊 曹 鹤
林业三师七团前身是河南省军区独立四团。独立四团是在解放战争中,由豫皖苏军区特务团和豫皖苏军区淮阳军分区独立三团合编而成。它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它的革命献身精神和光辉业绩永照后人。
一、林业三师七团的历史沿革
1、豫皖苏军区特务团的组建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不久,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决定开辟建立豫皖苏根据地,为1947年秋战略反攻跃进大别山搭起一块坚实的跳板和前进阵地,这是党中央的伟大预见和英明决策。为此于1946年9月,中共中央抽调华中局组织部副部长原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吴芝圃和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委张国华率领少数部队南越陇海路建立和开辟豫皖苏根据地,同年11月在冠县董楼村召开了南下誓师大会。是时,张吴首长率领的部队仅有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七纵队的两个连和新组建的独立一大队。一大队是由萧县和宿西的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共四个连,当时的大队长是狄承业,政委王尚三,副大队长张平凡、梁怀仁,副政委欧阳宇,总分支书记曹鹤。张河萍当时任四连支部书记。组建时张吴首长亲自接见了我们大队干部,着重讲明开辟豫皖苏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勉励大家团结一致,完成新的任务。
1946年11月,在张吴首长率领下冲破敌人封锁线,越陇海线主睢(县)杞(县)太(太康县),我根据地受到根据地群众和坚持水东地区斗争部队的热烈欢迎。随即于12月在杞县的长岗召开豫皖苏军区的成立大会,由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委,陈明义任参谋长,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宣布成立军区特务团,该团由七纵队的两个连、一大队和萧县总队(一支队)合编而成,由范文典任团长,裴山荣任政委,冯继富任副团长,王尚三任副政委,焦点任参谋长,马捷任政治处主任,欧阳宇任副主任。全团辖两个营,一营营长张继法,教导员欧阳宇(兼),二营营长李拂光,教导员侯传民。
2、豫皖苏军区独立三团的组建
豫皖苏军区独立三团是由豫皖苏军区特务团与豫皖苏军区二分区(淮阳)的独立三团合编而成。二分区的独立三团是1945年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一总队的部队,总队长魏凤楼,他是河南西华县人,曾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任过军长,对蒋介石反动政权不满,有爱国心。他在任一总队长期间,与我党地下工作者有联系,后被我党发展为特殊共产党员,只与我党我军单独联系。当时与魏联系并做魏的工作有时任二分区敌二科长叶本瑞。魏部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举行起义,起义后,魏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分区司令员,所辖部队编为独立一团和独立三团。
1948年6月,豫皖苏军区迅速扩大,由原来的三个分区扩大为八个分区,中共中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豫皖苏边区的领导,决定撤销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成立了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宋任穷任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
1948年1月,魏凤楼不再兼任二分区司令员,专任军区副司令员,并对其起义的部队进行充实改造,把豫皖苏军区二十八团与其一团合并,把军区特务团与其三团合并,后者番号改为豫皖苏军区独立三团。团长李XX(随魏起义的干部),政委刘果,副团长郭同义,参谋长王培信,政治处主任独庆夫,一营营长王春,教导员秦鸣晓,二营营长李拂光,教导员侯传民,副营长张立泉。任连长的有刘先林等,任政治指导员的有李殿邱、王征邱、杨茂亭、张河萍、孙袒平等,团司令部任参谋的有郭庆祥等,任政治处股长的先后有游万福、张平凡、秦鸣晓、刘天白、曹鹤等。
3、河南军区独立四团的组建
1949年阴历正月十五打正阳后,把汝南县大队编为三营,至此豫皖苏军区独立三团为三个营,建制齐全。李XX任团长,刘果任政委,王培信任副团长,罗文奎任参谋长,独庆夫任政治处主任,黄可来任副主任。一营营长王春,教导员秦鸣晓,二营营长张立泉,教导员侯传民,三营营长郭庆祥,教导员曹鹤。先后在独立三团任政治处股长的有张平凡、梁怀仁、游万福、秦鸣晓、曹鹤、刘天白、李世俊、张河萍等,先后任干事的有曹赫、李泉殷、李世俊、安干林、魏玉虎等。在司令部任参谋的有郭庆祥、梁XX、李凤祥、卫同义等。
独立三团为适应形势需要,先后归属于豫皖苏四分区(阜阳)和八分区(新蔡、汝南)以及河南等区的汝南军分区、驻马店军分区。1949年3月四野南下,解放信阳,准备渡江,成立信阳军分区,三团正式归属信阳军分区指挥。1949年10月番号改为河南军区独立四团,团长张海波,政委刘国,副团长王培信,参谋长罗文奎、后为商觉民,政治处主任独庆夫、后为副政委,副主任黄可来,后为秦鸣晓。1951年成立干部处,干事李殿邱、陶芳信,在参谋处任参谋的有孙朝连、杨万林、杜庆怡、卫同义、李凤祥等,在政治处任股长的有李世俊、刘天白、张河萍、任东保,任干事的有赵凤瑞、于传鼎、安干林、宋保福、吕宪中、胡世厚,俱乐部主任王爱华,干事周渲综。一营营长刘先林,教导员秦鸣晓,二营参谋长卫同义、教导员韩作奎,三营营长郭庆祥,教导员曹鹤,后勤处长张云松,副处长刘宪章。
4、林业三师七团的组建
1952年春,河南军区独四团奉命赴两湖交界处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归水利工程一师指挥。团长袁天礼,副政委王可顺,副参谋长刘先林,政治处副主任张树生,干部处处长吕建民。在参谋处任股长的有卫同义、张树森、党业林等,任参谋的有张金祥、戴金粟、李渠汉、邱焕然,在政治处任股长的有刘天白、李世俊、张河萍、昊刚,任干事的有赵凤瑞、于传鼎、安干林、李伏、胡世厚,在干部处任干事的有刘忠信、陶芳信,后勤处长王爱华,任股长的有郭正有、刘永祥、李杰山,卫生队副队长曹文明,一营营长杨万林,教导员赵凤瑞,二营营长吴权志,教导员张某某,后为张河萍,三营参谋长吴金锁,副教导员刘光秀。
荆江分洪工程竣工之后,于1952年6月,独立四团脱离水利工程一师建制,赴湖北广水休整,然后于1952年8月,开赴东北辽西省彰武县,练兵待命,赴朝作战。由于朝鲜前线停战谈判取得进展,中央军委命令独四团开赴伊春,参加林业建设,部队番号改为林业三师七团。团长袁天礼、副政委王可顺,副参谋长刘先林,政治处副主任张树生,干部处长吕建民,团直机关干部如前,一营营长杨万林,参谋长孟凡文,教导员赵凤瑞:二营参谋长冯占雪,教导员曹振远,副教导员刘须敬;三营参谋长李须敬、吴金锁,副教导员刘光秀。林业局:团长袁天礼任双子河森林工业局局长、政治处副主任张树生任中共双子河森工党委书记,副政委王可顺任上甘岭森工党委书记,副参谋长刘先林任上甘岭森林二业局局长,干部处长吕建民任乌马河森林工业局局长,部队13个连,到带岭森铁技校学习一个连,到牡丹江汽车驾驶学校学习一个连,到上甘岭森工局4个连,到双子河森工局5个连,两个连去乌马河森工局,团直机关干部分配到以上各局。1954年6月,部队正式宣布集体转业。
二、光辉的战斗历程
这个团从1946年12月成立以后,经历了解放战争,开辟、恢复豫皖苏根据地,坚持豫皖苏解放区的对敌斗争,支援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消灭国民党反派军队,保卫土地改革,参加淮海战役,阻击黄维兵团。在解放初期,巩固了新生政权,参加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以及荆江分洪工程。1946年12月豫皖苏军区成立前夕,国民党军突然进入我中心区杞县的刘寨村,企图突袭我首脑机关。是时特务团刚组建即奉命配合水东三十团和萧县一支队夜袭强攻刘寨之敌,消灭敌人一部,拔除敌据点,去掉我心腹之患,为豫皖苏军区成立奠基。在这次战斗中,我团伤亡较重,仅有的五个连队,牺牲了三个连长,1947年元月,特务团在军区首长率领下,东进涡阳、蒙城、永城、夏邑地区,于永夏边的龙岗,歼灭国民党新十旅三十团和二十九团一部,建立政权,成立了第三军分区。随后挥师西上,解放睢县、宁陵县城,消灭国民党二十五师丁保安部,巩固扩大原水东地区,成立了一分区。接着又乘胜西进,夜袭郁川县城,解放西华、扶沟、淮阳、太康、鹿邑等县,直指平汉路,建立了第二、第五军分区。
在初战告捷解放大片土地的基础上,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动群众,在睢杞太中心区进行土地改革。
我军的胜利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慌忙调集军队向我军进攻、围剿。企图消灭我军,破坏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中心区土改,我军在根据地周边,主动吸引敌人向我军进攻,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自1947年3月至6月期间,我军部队每日行军都在80至百里之间,边走边打,相机歼敌,以6000之众三个月中竟消灭敌军6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解放县城十余座,巩固扩充了军队,形成了陇海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大片解放区,建立了八个军分区。为适应形势要求,党中央决定把豫皖苏边区党委升格为中共豫皖苏中共分局,为支持二野实行战略反攻,跃进大别山,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这个团在开辟和坚持豫皖苏区的胜利斗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特务团在不到一年的战斗中,团长范文典、政委裴山荣、副团长岳华、参谋长焦点和仅有的两个营长(编制两个营):一营长张友发和二营长李拂光等同志都先后牺牲,也就是说这个团的团营干部基本上都牺牲光了。特别是在淮阳李柿园的战斗中,裴山荣政委和二营长李拂光牺牲得很英勇,当时由二营六连担任主攻,二营副营长张立泉和六连指导员王征邱率领一个排突进圩寨后,敌人随即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并用交叉火力封锁了突破口。我六连一排随即占领了一个院落,这个排打得很英勇,张立泉、王征邱身先士卒与敌人拼搏,其中有一个刚解放过来的新战士,经过忆苦教育,极大地提高了阶级觉悟,勇敢地用机枪向敌人扫射,掩护战友突围,而这个新战士一直战斗到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掩护了张立泉、王征邱率突击排突出敌围。在战斗进行最紧张之际,团政委裴山荣和二营长李拂光亲自率部向敌人冲击,六连一排经过英勇战斗并在后续部队的接应下,突出了重围,而裴山荣和李拂光同志却壮烈牺牲在战斗的最前沿,倒在敌据点围壕鹿柴边。当时李拂光营长让裴政委留在后边,但裴政委说:“顾部队要紧!”便头也不回地带队冲上去。裴山荣政委是山西人,是1937年入伍的老战士,平时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平易近人,深受干部战士的爱戴,李拂光同志原是萧县一支队的参谋长,整编后任营长,毫无怨言,任劳任怨,他们的牺牲令大家十分悲痛。部队撤出后,留下组织股副股长曹鹤和宣传干事李泉邱负责掩埋尸体和处理善后。我清楚地记得,在这个凄凉的夜晚,三间民房内摆放着战友的尸体,在暗淡的棉籽油灯下真是惨不忍睹。其中我发现了我平时非常喜爱的小战士小朱同志,他静静得躺在地上,我忍不住热泪滚滚,俯身抱住他的尸体痛哭。面对这一屋子的尸体,仅靠我们两人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掩埋任务呢?于是我们在这战后稀疏的村落里,找到了两个老大爷,请他们帮助。他们说:“这些同志都是远离父母,为受苦人战死的,谁没有孩子呀……”便二话没说,与我们一起给牺牲的同志穿衣服,一个一个的抬到墓地。这些同志至今仍长眠在淮阳县柳林集段庄的土地里。
在特务团与三团合编后,番号为豫皖苏军三团。约在10月间,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奉命南下越过沙河前进至淮河边的阜(阳)南地区,开辟四分区,打通与大别山的联系。从1947年10月至1948年8月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团在临泉、太和和阜南地区连续战斗,把据守该地区的敌保安三团全部消灭,拔除了敌据点,建立了阜南县政权,由团政委刘果兼任阜南县委书记,并派出二营教导员侯传民和政治处的梁怀仁、刘天白、曹鹤三个股长和于传鼎等十几位同志组成土改工作队在阜南县边沿区弓立桥附近发动群众,扎根串连,进行土改,建立区乡政权,组织翻身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在阜南地区,三团打了不少胜仗,打出了威风,部队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群众拍手欢迎说“老三团又来了。”
约在1948年的8月,三团在完成开辟阜南的任务后,又奉命西移,调归豫皖苏八分区指挥。八分区南临淮河,西至信阳、驻马店,而当时由于开封已解放,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已和伪省主席张轸所辖兵团迁驻信阳,所以这个地区的敌我斗争特别尖锐。三团刚到八分区,即奉命拔除新蔡县的马寨敌据点,歼敌一个保安大队数百人。李传真同志就是这次战斗中解放入伍的,后在三营营部做卫生工作,很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听说在伊春市双子河林业局职工医院任院长,成为我们的卫生工作骨干。
不久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蒋介石急从豫西调国民党主力黄维兵团东援徐州被围蒋军。蒋军从平汉线驻马店经汝南、新蔡多路日夜兼程,东援徐州。我团奉命沿途袭扰,阻滞敌军行动。部队埋伏于新蔡以东公路两侧,对敌袭扰,并相机歼敌,共俘敌汽车运输连副连长以下百余人,缴获敌汽车一辆,机枪一挺和炮弹等战利品。敌人恐慌异常,沿途集镇,到处张贴“此处有共军”、“快速前进”、“不准掉队”等标语。由于敌军驰援徐州,无心恋战,我团尾追敌军数百里,直至亳州,接着又接受堵截敌军突围的任务,直至徐州会战全胜,我团始撤回八分区归建。
为了扩大解放区,保护群众利益,孤立围困信阳之敌,我军先后袭击汝南、息县、正阳、水屯之敌,特别是1949年元宵之夜,奔袭强攻正阳之敌保安团,固守南天之敌负隅顽抗,久攻不下。我团又无重炮,在此紧急情况下,炮兵连将迫击炮抵进敌据点,进行平射,果然奏效,打开缺口,一举歼灭顽抗之敌,俘敌数百名。随后将俘获之敌军组成解放大队,经过忆苦教育,把解放之士兵补充到部队,以后不少人成了我团的骨干。1949年3月,随着我四野大军南下解放了信阳,我军随即进驻信阳。当时三团团部和一营二营驻明港淮河一线,三营进驻信阳,担任信阳城防警备任务。随后,部队又在正阳县、信阳县的四房山、洋河、中山铺执行剿匪任务,平定匪患,建立政权,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新区人民群众深受国民党压榨和天灾匪患、战争之苦,生活十分困难,而许多良田荒芜,无人耕种。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当时,三团三营驻在信阳东南三十里大别山麓的中山铺一带,发动战士自力更生,成立铁匠组、木工组、农耕队,用废弃的旧铁轨打制镐、锹、锄头等农具,开荒种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驻防信阳的独四团立即进行形势教育,作战备动员,积极练兵,随时准备赴朝参战,曾先后输送三个营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2年春,独四团奉命南下,参加伟大的荆江分洪工程。部队由信阳乘车到孝感,然后行军至沙市,过长江,到湖南安乡县和湖北监利交界的黄山头,战斗在最艰苦的土地上,拦截黄天湖,建造荆江大堤。指战员奋战近三月,每日劳动16个小时,每人身上都掉了十几二十几斤肉,终于在汛期前完成了筑堤建闸任务。1952年6月在虎渡河上建的黄山头节制闸开闸放水,荆江分洪总指挥李先念、水利部长傅作义等领导亲自剪彩。
部队完成荆江分洪工程任务之后,立即冒雨行军至湖南的南县,乘木船经八百里洞庭湖到达岳阳入长江至武汉,然后乘车至湖北广水休整,待命赴朝。1952年8月,部队又开赴东北的辽宁省彰武县,练兵待命,准备赴朝。因前线停战取得重大胜利,军委又命令我团开赴小兴安岭南麓的伊春,参加林区的开发建设,部队番号改为林业三师七团。从此,七团三千多名指战员又开始了新的建设开发林区的征程。几十年来,他们为伊春林区乃至全国许多林区开发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献了青春,献了终身,献了子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