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管理類聯考解析及參考答案
56.論証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論証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証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証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確並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証的論據是否成立並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哈佛大學教授本杰明?史華慈(Benjamin L Schwartz)在二十世紀末指出,開始席卷一切的物質主義潮流將極大地沖擊人類社會固有的價值觀念,造成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這一論點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義物質決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質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因此,物質豐富隻會充實精神世界,物質主義潮流不可能造成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
其次,后物質主義理論認為:個人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一旦得到滿足,就會把注意點轉移到非物質方面。物質生活豐裕的人,往往會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會公平,個人尊嚴等等。
還有,最近一項對某高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表明,有69%的人認為物質生活豐富可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認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沒有什麼關系,隻有9%的人認為物質生活豐富反而會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總之,物質決定精神,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促進人類精神世界的發展,擔心物質生活的豐富會沖擊人類的精神世界,這是杞人憂天罷了。
【論証有效性分析解析】
材料論述“物質豐富隻會充實精神世界,物質主義潮流不可能造成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這是欠妥當的。物質對精神世界有影響,但是其影響結果極可能是積極的充實也可能是消極的影響,所以其推理不當假設了物質對精神的影響都是積極的充實的影響,日常事實告訴我們存在不少物質過度富足的群體其精神世界反而是極度匱乏的。故上述結論不足信。此處論述有“不當假設”之嫌。
材料中的后物質主義理論認為:個人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一旦得到滿足,就會把注意點轉移到非物質方面,這是欠妥當的。個人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滿足難以証明其注意力就會轉移到非物質的精神生活追求,顯然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並非是物質生活條件的全集,只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一個基本層次,還存在更高層次的物質生活條件的情況,所以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滿足也未必會追求精神生活。此處論述有“另有他果”之嫌。(也可以判定為“條件關系謬誤”)
材料中的高校的抽樣調查顯然不具有代表性,因為其調查范圍過於片面,對於社會問題僅僅選取高校進行調查顯然其調查方法存在偏差,導致其調查對象不全面,畢竟學生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與非高校的在職群體或其他群體的要求存在很大區別。故上述論述不足信。此處論述存在“樣本不具代表性”的嫌疑。
材料論述,“擔心物質生活的豐富會沖擊人類的精神世界,這是杞人憂天罷了”,這是欠妥當的。對於不同人而言,在不同的情況下,物質生活水平對精神世界的發展的作用是多樣的,很可能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如果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容易導致人們過度追求物質生活、消極的作用更大,則會造成沖擊精神世界的結果。此處論述有“另有他果”之嫌。
57.論說文: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有人說,機器人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做那些人類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類。技術變革會奪取一些人底端繁瑣的工作崗位,最終也會創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業機會。例如,歷史上鐵路的出現搶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萬的鐵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種技術變革,人工智能也將促進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人則不以為然。
【作文解析】
主題解析:創新
(來源:萬學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