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最详细笔记。对于课文学习有帮助哦

  学习重点

  1、文义,试背全文。

  2、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事。

  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鲁庄公。

  有关《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背景资料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 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课文及详细批注

  人物形象分析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

  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如何评价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①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②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字词句式

  写作特色分析

  1.围绕中心,剪裁得当。

  文章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把着墨点放在了“论战”上。文章对战前的分析和战后取胜的原因详加叙述,而对于战争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着“论战”来选取材料,这样有利于突出曹刿“取信于民”“善抓战机”的战略战术思想,有利于突出“人谋”的重要性,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全文虽仅有二百二十二字,但事态发展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发展推进都一清二楚。段与段之间,作者巧用过渡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文章还注意在前后文照应上下功夫,如前有“肉食者鄙”,后有鲁庄公的短视而“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作战过程中曹刿两次“未可”,战争结束之后对原因作了具体交代等,都使文章因果互现,浑然一体。

  3.对比映衬,突出形象。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例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保卫祖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鲁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使得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理想的表现。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