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教育振兴实践团在泰安

“扎染,是中华民族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23日上午,在岱岳区范镇梭村小学里,一位志愿者老师正在为20余名学生讲授扎染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们共同走进看似简单却非常讲究的扎染世界里,在那里遇见了五彩缤纷,也遇见了传统艺术的震撼美。

扎染,作为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地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暑期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在本次暑期桂馨悦读周夏令营的课程中开展了“扎染艺术进课堂”兴趣课。

志愿者老师围绕“扎染悠久的历史”“扎染技艺”“扎染原料工具”向学生们进行介绍。志愿者老师用一块普通的白布,通过捆绑、着色、固色、清洗、拆绳、晾晒等步骤将扎染设计作品展示在众人眼前。“哇,图案好漂亮!”学生们啧啧称奇。

随后,志愿者老师们在课堂上示范扎染的技法与流程,并为学生们分发扎染需要用到的材料与工具,同时还提醒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皮筋扎紧的力度与间隔的疏密程度,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扎染的效果。在志愿者老师们指挥下,学生们将分发的衣服布料通过折叠、扭曲等,接着用皮筋等工具对其进行绑扎固定,忙得不亦乐乎。“老师,我们可以这样扎吗?我猜这样染的图案会很好看。”一个男孩子兴奋地对志愿者老师们说道。同学们将扎好的布放到水里浸湿,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滴在布料上,再放到密封袋里,待染布充分吸收后再将其从取出,剪开捆绳。

经过这一系列的流程,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扎染作品,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与欢呼声中问世了。学生们都做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非遗产品”。

据介绍,扎染进课堂,不仅让学生们体验了传统扎染、感受了扎染艺术,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本次扎染兴趣课,同学们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将“非遗”种子植根于心中。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通讯员 阮紫荟 杨云凡 刘宏勇 编辑 黄国梁 审核 聂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