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占比不到35%:技能大师紧缺,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人社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时就明确,“十四五”期末,在以技能人员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普遍建立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本次《意见》还指出,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党政干部。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此外,《意见》还强调,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差距
2010年,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提出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年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共同推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围绕十大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布局,重点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行业企业等机构建设了95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196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则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
2021年12月,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谈及《规划》背景时提到,五年来,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均比“十二五”期末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面临新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2022年6月,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马璐提到,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相关资料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此前有政协常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放眼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流水线工人多,中高级技工少,“有些技术产品即使设计出来了,却制造不出来。”“很多同样的生产线却生产不出同品质的产品。”
直面“大而不强”等问题: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对于《意见》的颁布,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大力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建设,是直面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大而不强”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分层教育’,由此导致职业教育成为比普通教育低一层次的教育。这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等于是最大规模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他认为,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两离”与“两低”现象。所谓“两离”,一是职业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技能重视不够,而出现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倾向。二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逃离”技能岗位。所谓“两低”,一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低”,二是技能人才的“收入低”。也因此导致职校毕业生大多希望提高学历来实现“人生逆袭”。
熊丙奇认为,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能型社会,关键还要解决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保障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至少一样的投入水平;二是要改革教育与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论,营造“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熊丙奇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要解决‘两离’‘两低’问题,就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如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超过普通教育,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则不低于白领。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没那么复杂,说到底,就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