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素质教育十大原则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民。
人的素质,是人所具有的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人的先天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有差异的。因此,素质教育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同等水平。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都能取长补短,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要达到以下目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
1.健全的体魄。身体是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基础,学生是长身体的时期,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2.高尚的思想品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
正确对待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
正确对待社会,热爱祖国,敬业尽责;
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
正确对待自己,知己则明,荣辱不惊。
3.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正确认识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5.开朗的心态、丰富的生活、幸福的童年。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0-18岁为儿童。
学校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文化科学和文体活动,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主体地位,把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内、课外活动,为学生选择学习提供各种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综合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不给学校和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在各级学校录取新生时,除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外,取消一切附加条件,不得以各种竞赛成绩为录取依据。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人物,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素质,要有敬业爱生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人人均能成才;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尊重每个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规划生涯。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生动活泼的生活节奏、舒适自由的校园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熏陶。
学校应做好家长工作。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时时影响着学生,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在观念和方法上取得一致,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校应向主动家长开放,与家庭沟通。建立家长委员会,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是与家庭沟通的有效途径。
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观念和制度上创新。
政府首长要树立素质教育政绩观,不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制度要创新,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用人单位要改变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以综合素质作为选用人才的唯一标准;把推进素质教育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
作者 |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来源 |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顾明远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 | 琬琰
投稿邮箱 | 2594889720@qq.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