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儿童剧本杀成为学科培训的“马甲”
最近,一项新游戏——儿童剧本杀正快速风靡苏州少儿的“朋友圈”。有家长认为,儿童剧本杀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体现寓教于乐;也有一些声音认为,儿童剧本杀其本质并非娱乐,而成了一些教培公司“巧立名目”进行课外辅导的幌子。这种披上学科培训“马甲”的剧本杀是否有助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呢?
越来越多人对剧本杀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剧本杀相当流行。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线下“剧本杀”实体店数量估计有3万家,市场规模将近120亿元,未来更有望成长为千亿级市场。而儿童剧本杀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成人剧本杀的衍生产品,也是一种全新的儿童教育娱乐模式。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优质儿童剧本杀寓教于乐,引入沉浸式学习概念,受到不少孩子和家长追捧。
“双减”政策的施行,对校外培训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始转型,儿童剧本杀的出现,让部分教培机构和人员找到了“灵感”。比如,一些儿童剧本杀取材于课本知识,历史、文学、英语、物理知识等内容都可以穿插其中,这样的儿童剧本杀,显然会让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但必须看到的是,即使是比较受家长欢迎的剧本杀,也有异化为学科培训的趋势。毕竟“万物皆可剧本杀”,那么课堂上的内容是否也可以隐藏在这样的概念之下呢?而根据网络爆料我们看到,一些儿童剧本杀只有名头,内核正在变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双减”的初衷。
儿童剧本杀项目不能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的挡箭牌,对此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规范引导,避免儿童剧本杀成为新形式的校外学科培训。今年7月,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从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强化主体责任,明确监管职责,确保未成年人在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获得正向积极的游戏体验。这些规定都应该得到贯彻和落实,需要监管部门趁早介入,为这一行业立“规矩”,推动儿童剧本杀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给孩子带去真正的快乐而非变相的课后负担。(苏报融媒评论员 苏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