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老兵从台湾返乡,村民:你怎么才回来?你全家都死了

  

  1992年,一辆小汽车停在了湖南桃源县太平桥乡。

  上面下来了一位颤颤巍巍,头发都已经快掉光了的老人家。

  这里让他既熟悉,又陌生。

  陌生的,是他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家乡当年的样貌;

  而熟悉的,是耳边许久未曾听过的乡音。

  他看着周围的大概轮廓,一路打听,一路模模糊糊得向着记忆中的方向找去。

  “不知道”

  “没听过”

  “不认得”

  ……

  “诶!你是刘志华,你没死啊!”

  “你怎么才回来啊!你全家都,都已经,没了!”

  这位回乡的老人是谁?这一切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下,请细品:

  1992年,申请回大陆探亲20余年的老兵,刘志华,终于获得了批准。

  他可以经由香港回大陆,回到自己的老家——桃源县的太平桥乡探亲。

  此时,刘志华已经离开家乡足足44年了。

  当初离家时,他还是个26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而现在,他已经是头发没剩多少的古稀老人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桃源县的环境,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许久未曾听过的乡音。陌生的,是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当年样貌的家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便是刘志华当时的真实写照。

  家乡和当年已经完全不一样,甚至连地形都已经被平整过,完全看不出来当年的样貌了。

  他只能一路走,一路打听。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44年,当初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乡亲,都已经是古稀老人了,更遑论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

  这些人不认识他,也不认识他口中询问的那几个名字。

  

  但刘志华并没有放弃寻找,他就这样挨家挨户的问。

  直到转过一个小弯,进了一个小巷子,

  直到在这个小巷子里,看到了一个八十来岁,自顾自地扇着扇子的老头……

  刘志华赶忙走上去自报家门,并打听起自己家人的下落。

  老人听着刘志华说,手里山东的扇子渐渐停了下来,

  他直勾勾得盯着刘志华,突然,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华子?!”

  “你,你还活着?!乡亲们都以为你已经死了!你怎么才回来啊!”

  “什么,你问你家里人……”

  “哎,他们都,都已经,没了!”

  这话像惊雷一样,在刘志华脑子里炸开。

  他呆立良久,泪花在眼睛里打转,沉默着,沉默着……

  

  离家44年,家人生死未知,然而刘志华却并没有在台湾另外成家。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对妻子用情至深。

  1922年,刘志华在湖南桃源出生。他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望的商人,主要卖些百货布匹。

  刘志华是家中独子,也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独子嘛,父母自然宠爱一些。

  他初中都没有毕业,便辍学回了家。回家之后,也不关心家里的生意,当起了浪荡公子哥。

  直到1945年,刘志华23岁那年,家里找人说媒,介绍了邻乡的富家女,赵春梅 —— 他后来用情至深的结发妻子。

  按老规矩,两家结婚之前,自然是不能互相见面的。

  但浪荡公子刘某人和不会守这个规矩,他悄悄托人打听赵家所在,

  在知道赵家的位置之后,便悄悄跑到了赵家附近藏了起来。

  他等啊等啊,终于,从赵家走出来了一个十八九岁模样的姑娘。

  

  刘志华便断定,这女子定然是赵春梅。

  于是他壮了壮胆,一个箭步冲了出去,一把拉住了对方的手,开始做起了自我介绍。

  赵春梅吓的哭了起来:“你放手,你放手,我不认识你!”

  刘志华介绍着介绍着,便被赵春梅挣脱了手,赵春梅哭着跑回了家里。

  二人下一次相见,得是半年之后,在洞房里了。

  赵春梅长得很漂亮,也难怪刘志华见了一面便喜欢上了她。

  赵春梅还很贤惠,这便是为什么刘志华,一直对发妻念念不忘。

  赵春梅对刘志华的父母非常孝顺,也把刘志华照顾得非常好,公公婆婆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

  1946年,赵春梅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小桃。

  赵春梅把一大家子人照顾得十分周全,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赵春梅的关心和影响下,刘志华也逐渐成熟起来,他对家里的生意不感兴趣,于是他便听了妻子的建议,重新回到学校去读书。

  赵春梅告诉刘志华,好男儿好心怀天下,让他在外面好好读书,不用担心家里。她会照顾好公婆和女儿。

  然而,好景不长。

  

  刘志华回到学校2个月后,反动派开始“征兵”了。读不不进书的刘志华不好意思回去见妻子,一咬牙一跺脚,自告奋勇当了“壮丁”—— 识字的壮丁。

  由于刘志华身材高大,头脑灵活,机灵肯干。长官见猎心喜,便提拔他当班长。

  部队开拔之前,刘志华见实在瞒不下去,便回家和家人坦白 —— 同时也是告别。

  家人担心着他的未来,泪眼婆娑,刘志华握着妻子的手,道:“春梅,你放心,我一定干出个样来!”

  就这样,在家人的哭声中,刘志华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44年

  —— 这一年,是1948年

  反动派在征兵之初,也许真的是准备打仗的。

  然而,刘志华入伍的时候,已经是1948年的9月了,部队完成训练,已经是12月了。

  此时,淮海战役已进入后半程,邱清泉兵团已经全灭,黄维兵团也覆灭在即。

  老蒋,已经开始在准备后路了。

  

  刘志华所在的部队登上了一艘运兵船,他们去的是海峡的那边,进驻了高雄的凤山。

  不久后,识字的刘志华被送进凤山军校学习,这一学就是3年。期间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打响,刘志华回家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毕业后 ,他成了排长,当时和他一起被“骗”到台湾的老乡们逐渐自暴自弃,另外结婚生子,开始了在台的新生活。

  但刘志华没有,他在等,他要回家!

  刘志华与其他军官的不一样,让他受到了一位本地姑娘,军营护士阿兰的青睐。她仰慕刘志华的魁梧和能力,她同情刘志华的孤独。她经常主动帮刘志华洗衣服,她常常做饭给刘志华带去。

  刘志华看在眼里,但最终他并没有接受,他对阿兰说:“我有老婆有孩子,我不会背叛我的老婆。以后请不要为我洗衣服,也不要给我送饭了……”

  阿兰,哭着走了。

  

  刘志华看着天空的明月,遥想着远方的妻子,你是否也在孤独垂泪呢?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刘志华一个人,就这样过到了60岁,他退休了。

  从1972年开始,他便坚持写信,希望获准回到中国大陆。

  他也一直给老家写信,打听家人的下落。

  但一切都如石沉大海。

  时代的灰尘,落到个人身上,便像泰山一样沉重。

  1992年,在写信20年后,70岁的刘志华获准经香港返回大陆。

  幸运的是,刘志华并没有带着遗憾离世;

  不幸的是,家乡等着他的,是噩耗而不是喜讯。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家里人已经全都过世了……

  刘志华颤抖着问起老人前因后果。

  原来,刘志华离家后不久,家乡便解放了,家人以为他凶多吉少。

  1956年,刘志华离乡6年之后,两个妹妹不幸坠亡。父母此后相继在打击中病逝。留下小桃和赵春梅相依为命。

  差不多一年之后,小学五年级的小桃在水库边玩耍时,不幸落水溺亡。

  赵春梅悲痛万分,茶饭不思,精神状态似乎也出现了问题。

  不久之后,皮包骨头的她被村民们发现死在了一个破房子里。村干部们操办,将她埋葬在了父母和女儿的坟边……

  老人领路,刘志华跟着,就这样他们找到了1公里之外的一个山腰。

  那里,立着4个孤独的坟茔……

  在这里,刘志华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时间向后,而人类向前,

  历史人物会离去,但历史本身不会。

  以史为鉴,照出的是千年兴衰,

  也是人类的未来。

  都读到这里了,

  不妨点个赞,点点“+”号关注吧!

  我是麻辣历史局,下期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