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幼升小 孩子哭着识字|不注意这几个点,家长用力越大伤害越大

  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报名开始了,很多家长又陷入了焦虑。前两天恰巧和浩然妈妈聊起来她儿子,听她讲孩子为了应对幼升小“被逼哭着学中文”的场景,着实让人心疼。

  学前识字800 苦了孩子累了家长

  浩然妈妈以前是阿里的一位高管,也是为了能多些时间照顾孩子毅然退出了很多人都羡慕的高光职场。进修儿童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全国到处飞去听讲座,在孩子的教育上,算得上是很用心了。不过面对“学前识字800“这个大坑,浩然妈妈还是栽了个大跟头。

  因为一直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没有提前规划中文识字学习,直到年前儿子幼儿园大班即将面临幼升小,她才感受到了突来的压力,“大家都在群里比拼识字量,说没有800-1000个字打底,一年级根本跟不上,我才反应过来哥哥基本没认过字。”

  怎么教孩子识字、选什么识字工具?浩然妈妈有些无从着手。跟着大众选总没错, 她开始尝试时下很火的识字书,“那个过程相当痛苦,识字书讲述方式趣味性不强,插画也没什么吸引力,哥哥根本不愿意学。但没办法,我只能逼着他学,那个过程每天都是流着眼泪读……”

  中文不是母语么 为啥还会这么难?

  很多妈妈觉得很奇怪,想想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学前识字,哪有什么培训班,不也小学中学一路正常上了么?怎么现在孩子上个小学都这么困难这么多事儿。

  看看现在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可我们那年代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10页:

  两页书中涉及到的生字不下50个。想象一个识字零基础的娃,刚刚入学没几天,面对一本天书怎么读题、做题?不掉队才怪。

  再来看这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题目,考察的内容有段落句数、多音字、句意理解、信息提取、拓展想象,这可不是简单的识字了,其中每一样都需要阅读能力。

  话题再转回来,学前识字这个锅家长必须要背,可为啥孩子学得这么辛苦这么难?

  第一:工具不对

  适合零基础孩子的中文启蒙学习工具 真的难找

  选什么工具来教孩子识字?亲子绘本?字多字小孩子只看图不看字。识字卡?一遍遍的给孩子看,死记硬背,孩子很容易失去兴趣开始反感。识字App?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感兴趣的是游戏本身而非识字,看似学会了,一看书还是一个字不识。对于零基础孩子来说,市面上适合他们学习,又兼具趣味性和效果的现成工具实在难找,甚至说基本没有,这也逼得很多家长各个成了十八罗汉,做字卡、画绘本、创造各种识字游戏,甚至天天翻汉语大字典……

  第二:方法不对

  学中文光有音频伴读不行,必须有反复练习

  有研究表明,用中文的人,大脑语言区在靠近运动控制区的布鲁卡区(broca-area),而用拼音文字的人,大脑语言区在靠近听力区的威尔尼克区(Wernicke-area)。这说明,学好中文是依靠多看、多写、多说,靠“运动”来记忆效果更佳,而学好英文是依靠多听多说,来学习,效果更佳。

  所以,大多数英文分级读物配备伴读音频就够了,孩子跟着多听多读,可以快速模仿记忆。但用同样的方式学中文,孩子对文字的记忆是十分机械和低效的,记住了也容易忘,并且经常张冠李戴,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字义。所以学汉字,还是要把每个字讲透,让孩子不仅能进行图形记忆,还能理解,反复练习迁移应用,而不能光靠音形对应,死记硬背。

  第三:目的不对

  为了识字而识字 伤害不是一点点

  既然学前要有800的识字量,那就狠抓识字。字卡、软件、挂图……管它对不对,先上了再说,一个不行就试下一个。一来二去就会发现了,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引发的状况不是一点点。

  1) 孩子没兴趣,逼松了偷懒不学,逼紧了孩子大哭跳脚索性不学了

  2) 效率低,今天学明天忘,字卡App上是会了,回到书上还是一个字不识

  3) 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不会读不会断句,考试依然读不懂题

  其实,面对幼升小800字的识字要求,家长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师要求的不光是识字量,更重要的是阅读力,除了认字还得正确断、连贯的自主朗读,能够准确理解含义,甚至能够分析归纳。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读得懂题,读得懂才有可能做得对。

  识字不是目的 阅读才是

  回望中国几千年来的蒙学教育,识字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千家诗》……孩子们从来都是在循序渐进的篇章阅读中完成文字的积累。这些蒙学经典,并不仅仅是“识字书”,而是由文韵、伦理、历史、自然等百科知识建构的完整知识结构。

  中文进入到白话文时代,汉字的表义效率降低了,就是说,要讲清楚一件事,需要更多的文字。所以,为识字量零基础儿童编写可读性强的文本,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迁就常用字表,写出来的句子缺乏美感;如果追求美感,用字量大,孩子读不懂。所以,人们简单地理解为必须先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识字量,等识字量到达800之后,才能读书。特别是幼小衔接的强烈刚需,推动了“识字启蒙”的市场,所以识字卡、识字App、识字视频,各类识字产品十分丰富。然而,这样孤立而机械的认字,事实上损害了儿童对文字的真正理解,也失去了在阅读中体会汉字表意之美的机会。

  “识字启蒙”无法代替“阅读启蒙”,识字不是目的,阅读才是。在阅读中积累字词,依然是中文学习的正途。

  学前识字难题 到底该如何破?

  说到这,幼升小萌娃家长们开始迷茫了,那到底要怎么做,学前识字还要不要教?阅读力到底要怎么培养?如果我们感到单纯以识字为目的是不对的,那又该如何做呢?有没有可以一招制胜的方法?

  经历几年的双语课堂实践,对比成熟完善的英语分级阅读体系,西学东渐,我们逐渐沉淀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文分级阅读”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它不仅能够让识字和阅读同步启蒙,而且如果精心设计,儿童还能同时收获更多。当我们集合资本力量,把这些成果升华为一个教育产品之后,就诞生了你所看到的“一亩宝盒”。

  · 从识字的第一天开始就能自主阅读

  一亩宝盒由中文分级阅读丛书+配套App私教课组成,孩子通过App听绘本故事、完成绘本内生字的学习和练习,最终实现这本书的自主阅读,给绘本录音。这种融合创新方式能帮助孩子“从识字的第一天开始就能阅读”!让孩子在绘本阅读的语境中识字,迁移应用,逐渐积累,同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这样,识字量的积累与自主阅读都会水到渠成。

  · 科学分级,让自信成为学习的发动机

  不建立自信心的教育就像“踩着刹车却让车快跑”,无论学什么,挫败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最大阻力。获取阅读自信,是一亩宝盒研发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它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撑,按照儿童的阅读能力,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用每一级的小进步给孩子建立成就感。当孩子卸掉压力,消除挫败感,进步自然最快。

  · 给孩子“有理有据”的“真”知识

  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市面上主流的识字App往往担心造字法和汉字的起源太过复杂,而不去讲解“真”知识。一亩对App里的每个汉字的起源去粗取精,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把这些”真“知识告诉孩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让孩子爱上中国文化的“真正“精髓。

  · 游戏化学习 少糖但不能无糖

  我们的私教App和很多轻教育产品一样,采用了游戏化学习的方式辅助教学。有一些做游戏的业内人士曾经建议我们,把游戏做的更刺激好玩一些。但这就好像给孩子做面包到底该放多少糖呢?放少了不甜,放多了伤害身体。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一直在拿捏这个分寸,但总的来说,我们设计的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工具,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少糖”,避免让“玩游戏”过多占据学习的动因,但绝不能“无糖”,因为游戏的趣味性是让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

  · “全配方奶粉”培养“全面通识”儿童

  饮食单一很容易营养不良,阅读也是一样。作为第一套自主阅读丛书,儿童早期的分级读物必须是“营养全面“的精品纸质书。我们的每本分册都有一个通识教育主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个体发展、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分级丛书让孩子从自主阅读的第一天开始就明白“阅读能带来新知,读书为了明理”,从而帮助儿童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全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