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用力过猛,二胎恍然大悟……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一位博物学家写的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他写得很诙谐,我经常读着读着忍不住笑出声,特别是在看到下面这段的时候。
“如果你能洞察动物的内心世界,你就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宠物,不会总觉得因为主人爱它,它就必须爱主人。这样你就能读懂罗宾鸟幽暗神秘的眼神,知道它只是一直在想一个肤浅的问题:天呐,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吃到小虫子啊。”
我没什么养宠物的经验,但已经有了9年养小孩的经验,特别是最近,我第二个小孩开始慢慢从婴儿转变成一个会说话会走路的幼儿之后,我总是忍不住感慨万千。
每每看到妹妹的一些进步成长,我就像这位动物行为学家洛伦茨一样,开始洞察到了小孩的内心世界。幼儿非常需要家长的关爱,你爱他,安抚他,他就会把胖胖的小手勾住你的脖子,肥嘟嘟的小腿放在你肚子上,他全身心地爱着你。
但是,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身上。小孩,真的不是你教多少,对他寄予多少希望,他就能回报给你多大努力的。
我在艾文身上,以惨痛的教训学到了这一点。
并且经过我的观察,常常发现,父母会对第一个小孩用力过猛。不管教什么,都希望小孩能够尽快吸收。我都这么用心了,你为什么学不会啊?
一个朋友抱怨说,在老大身上花了九牛二虎只力,每次都被老大气得半死。老二身上没花什么功夫,都是管老大的时候捎带脚管管老二,老二优秀得让她大呼意外。
我甚至怀疑古人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形容老大和老二的。
我生第一个小孩的时候还年轻,当时心高气傲,有个特别简单的想法。如果我父母都能培育出我,但我培养一个比我好一点的小孩,这再正常不过了吧?
做的第一件错误的事,是一岁多的时候送他去早教。早教中心的人都说,一岁多已经有点晚了,错过智力开发关键期了。按照他们的说法,尽早送过来,尽早开发,智力这玩意就能开采得多一点。
艾文每次一进课堂都哇哇大哭,上了两三节课后,我妈说退费吧,他什么都不懂。我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如释重负。
怎么说呢?我在艾文身上投射了很多的希望,希望他能好好练练钢琴,别跟我小时候一样五音不全;希望他能学会打网球,做一个在阳光下奔跑的少年,多酷多阳光;希望他成绩不用太拔尖,但至少能在班里的中上水平。
在自己的小孩身上,投射一些希望,这事实在太正常了,为人父母都是嫌自己能给的太少,创造的条件太少,哪有嫌多的?
我依次带着艾文去试了这些希望,发现以上他无一能做到,因为这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但是因为原本有一个很大的希望,这个希望破灭时,大人总是很沮丧,对自己的育儿乃至人生产生极大怀疑,咋回事,为啥我的孩子什么事都干不成?
小孩其实是很难改变的,当一个小孩专注住着他喜欢的事情时,你根本拉都拉不走。儿子三四岁的时候,非常喜欢去儿童游乐场捞鱼,一捞能捞一个下午。
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展露出了对自然的非凡兴趣。
按照洛伦茨的说法,一个人,只要他目睹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就再也无法离开。
艾文很喜欢把毛毛虫捉在手上,朝我展示:看,多漂亮的花纹啊,真是可爱的小东西。
不用说,我每次都吓得半死。这兴趣绝对不会是我引导的,我们家没有任何人对毛毛虫展现过如此浓厚的兴趣。
如果我早点知道,小孩的兴趣爱好是不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前几年我肯定会好过很多。我还发现,当你生硬地把他拽到一个课堂,告诉他,这是为你好,他压根不会觉得,那好吧,那我们就来做吧。
就跟想吃小虫子的鸟一样,小孩子明亮的眼睛转来转去,只会想着一件事:天呐,我妈怎么还不放我去玩啊?
没生二胎之前,总觉得我这个妈当得有点失败,我儿子最热衷的事就是拿着网兜到处刨土。我不反对他刨土,但我希望他刨土的同时还能懂点琴棋书画。
生了二胎,再次知道了,其实人类和小鸟一样,无法圈养。
我常常因为太忙,没办法好好带妹妹。跟一胎的时候拼命折腾不一样,二胎基本是放养模式。但一岁多的妹妹,不管说话还是走路,都表现得好极了。没有了大人在一旁瞎指点,她自由自在野蛮生长。
有时她还会跟着她哥唱唱歌跳跳舞,我想起一岁多的艾文,被我放在早教班里,两眼茫然看着早教老师唱歌跳舞,最后只能哇哇大哭的场景,当年的我,真是何其愚蠢。
艾文很迷恋动植物,经常有人问我,怎么引导的?
我心想,这跟我没关系,是他自己发现了花花草草的乐趣。生搬硬拽是没有用的,并且我认为,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问题就是,你是否承认这是一种正当的乐趣?
洛伦茨在《所罗门王的指环》里,一开始就提到了他的父母,“我永远都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总是很有耐心。当我还处于学生时代时,曾一次又一次地把新的宠物带回家,而且新宠物往往比之前的宠物更具有破坏力。我父母为此也只能摇摇头,或者无奈地叹口气。”
艾文经常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最近他痴迷蕨类植物,每天大盆换小盆,卧室里到处都是泥水和土。可以想象,我和小陈生气了多少次。
直到最近,我从抱怨改成了帮他稍微弄弄土。当我儿子说想去植物园的时候,我说好的,去吧。当他在一片草地里兜兜转转时,我抑制住无聊不再催促他。
他未必能变成一个动植物学家,但至少,回想起童年的时候,应该是快乐的吧?
这真的是我生了二胎才恍然大悟的育儿方式。
作者|毛利,作家,《Vista看天下》长期撰稿人,公众号“和毛利午餐”主理人,著有《结婚练习生》《全职爸爸》《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等作品,写出多篇10w+,感谢全网读者信任,欢迎加入^_^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