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二十五)弄懂志愿填报的“几条线”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二十五)弄懂志愿填报的“几条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二十五)弄懂志愿填报的“几条线”

  家有高三考生的家长,在准备给孩子参考志愿时会被“几条线”搞得晕头转向,今天就来“科普”一下。

  1、省控线

  在高考分数发布后,同时会公布本科录取的省控线,一般是指参照本省本科录取人数,将全省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队后,在对应位次上的考生高考分数。

  由于高考改革以后,本科各批次进行了合并,省控线以下分数考生不再允许填报本科志愿,但由于有人复读,有人滑档,有人放弃民办本科,就导致会有很多院校完不成计划,所以在征询阶段可能会出现降线。

  但也不意味着省控线上考生一定有本科可读。

  2、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这对应高考改革前的重点线,一般作为高水平艺术团体、军警等提前批招生院校或是一些地方、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时的参考分数。

  3、投档线

  一所院校专业组根据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投档人数里的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分数。一般情况下,很有可能就是该专业组的录取线,但如果此考生自身有问题(像报考了体检结果指示不适宜报考的专业,或是专业报高,且不服从调剂)被退档,那就不是录取线。

  4、录取线

  分两种情况:

  1)专业组的录取线,是该专业组的所有专业录取结束后的最低分数。

  2)专业录取线

  不论哪个专业组,是某一确定专业录取考生里的最低分数。往往会远远高于院校的投档线。像天津医科大学,非医学专业可能590,临床5+3可能660+。

  特别提示,只有采用 院校专业组 形式的省市有“调剂”,采用专业+院校模式的省份没有“调剂”,且调剂只限在同一专业组进行。

  关注我,我是老张聊高考志愿,跟你聊你不知道的志愿事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