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该如何破局,这几点必须知道

  孩子的厌学是一种向我们发出的信号,需要我们注意。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厌学问题并非仅仅由家庭原因导致,它有许多元素的综合作用。可以确认的是,厌学并不是孩子的个人问题,而是孩子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他们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要如何提供帮助呢。

  

  孩子需要自我调整的空间。杜威教育家认为,未成熟状态是生长的首要条件。每个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从粗糙和失误的阶段开始,只有通过这些经历,才能汲取经验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不断提高表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小错误,不断批评、不满和纠正,就有可能限制孩子的思维和能力。

  父母应该批评的是孩子屡次犯错或者不知悔改,而不是错误本身。意识到错误比错误更重要。孩子如果长时间被动的被父母提醒,而非自我发现错误,就很容易缺乏主见。被父母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现厌学情绪。我们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尊重孩子的本性,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当我们保持淡定时,孩子才能不感到焦虑,全身心投入到探究世界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

  

  父母的信任和理解是孩子的强心剂。在青春期,建立自我认同感是孩子最关键的任务。他需要感受到外界的喜爱、信任、关注和理解,这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心理滋养,只凭自己是不足够的。当孩子无法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充分的滋养时,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某些事物以逃避内心的痛苦和挫败感,并试图获得一种对自己的掌控感。

  

  但如果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能够得到滋养,这些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虽然孩子通过使玩手机,沉迷游戏来获得自我认同,但这种行为只是暂时缓解,最终他可能会沉浸于绝望的无价值感中。因此,我们必须满足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营养,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所需的爱和支持。

  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容器,而不是让他们背负我们的痛苦和伤害。

  

  黄仕明老师曾说过一句话:“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更像是一个容器,通过观察和包容孩子的焦虑,将这部分内容接住并转化,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况通常恰恰相反。我们不自觉地将我们的痛苦和忧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要求他们承担并背负。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由于父母焦虑想要控制孩子,结果孩子表现更糟糕,从而使父母更加焦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