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坏”为名,当设计师拿起了铁锤,墙壁都变成了艺术品
艺术是什么,没有人可以说得清,它是一件物品的重生,也是原本事物的毁灭,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如此。在十多年前,街头涂鸦被称为对城市的破坏,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街头涂鸦作品逐渐像雕塑一样,成为一个城市的标签和名片,艺术是破坏,也是重造,看人们如何使用和对待它。
随着街头艺术不断发展,街头艺术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你能想象创作者不使用画笔和颜料,就可以在墙壁上绘制一幅画作吗?出生于广东的上海设计师刘锡龙,就创作了一组不使用画笔和颜料的壁画作品,而电钻和锤子成了画笔和颜料的替代品。
刘锡龙出生于1990年,今年不过33岁,从事壁画创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在从事壁画创作之前,他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当一位设计师放下数位笔与画笔拿起了锥子,不用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一定会十分精彩。这是因为,设计师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严谨的态度,这两者放在任何艺术领域中,都可以诞生出艺术佳作。
据刘锡龙介绍,在从事壁画创作后,他就爱上了用电钻和锤子在墙壁上创作,与架上绘画和数字绘画的感觉都不一样,只有亲身体会后才能感觉到壁画创作的乐趣,创作也变得越来越富有力量和激情,促使他不断去制作越来越精彩的壁画作品。
就像我们在开头探讨的那样,艺术是旧事物的毁灭,还是新事物的重生,刘锡龙将自己的系列壁画作品,也命名为《重生》,对于他来说,在墙壁和废墟上绘画,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它象征毁灭、过去、暴力和虚无。同时,它又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以及深度的思考。
壁画的兴起,本身就是对古老创作的传承,在几万年前,生活在山里的原始人类,用石头和泥土在墙壁上绘制下第一幅图案的时候,壁画就诞生出来,艺术也传承了下来,越来越丰富的壁画作品和街头作品,也象征着古老人类的传承,这一点在刘锡龙的作品也有体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用电钻和锤子通过不断敲击墙壁浮现的人物肖像,这些肖像本身就在给我们传递许多信息。
在刘锡龙与绛紫艺术交流的时候,他说起了自己在制作球王贝利这幅壁画时的一些感受,当时天在下雨,自己穿着雨衣敲打墙壁,那种满天乌云,下着雨,作画很有感觉,就好像自己跟绘画本身、废墟墙壁、高楼大厦融合了一体。创作的激情与作品中的人物,都在给他传递着力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不拿数位笔,改拿铁锤的平面设计师刘锡龙,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壁画作品吧。
壁画《袁隆平》
壁画《严济慈》
壁画《屠呦呦》
壁画《李叔同》
壁画《C罗》
壁画《科比》
壁画《莫德里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