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怎么教?



不久前。晋江市的三名小学生结伴到晋江大桥江边捡螃蟹,两个人不慎落水。事发后,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和周围的群众积极搜救,最终找到了失踪的两名男孩,但很不幸的是,两个孩子都已经溺亡。

写到这,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疑惑,安全教育年年强调,年年开展,可孩子们却总是出事。

今年的2月份,当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要求中小学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

在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上,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统编安全教育教材,确保规范化


据了解,目前学校安全教育大部分是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知识讲座等一些零散的时机,安全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安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甚至宣传挂图、音像制品等都没有配齐,更谈不上教育是否到位。

虽然个别地方和个别学校在校本教材研发上进行了探索,但是对于安全知识的解读和诠释也是五花八门,教材存在不规范统一的隐忧。

培训安全教育师资,提高专业性

目前各校的安全教育没有设立专业师资,有的是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上课,有的是体育教师负责,有的就由班主任代劳。

由于专业性严重不足,在安全教育方面多采取应试教育的思维,看视频、做PPT,出份卷子,让学生“打打钩”了事,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孩子究竟有没有学会。



倡导不同学科渗透,赋予新形式

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僵化,多为纸上谈兵,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图板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学校的安全教育必须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表示,安全教育应该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并更多与生活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国外的安全教育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供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学校里设置模拟情景室,通过设施模拟一些生活场景,让孩子在其中学到避险逃生技能,例如火灾中怎样借助绳索逃生,基本的心脏复苏技巧等。

但是在日常的学校课程体系中,除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等与安全教育显性相关的课程得到重视之外,如何在一些隐性相关的课程中,例如语文课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提升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其实更为关键,也更为基础。



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合力保安全

安全教育缺乏合力,学校唱主角也是无奈。

“特别在放学后、放假期间,通常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学校鞭长莫及。”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家长心里也明白安全很重要,但是多停留在口头告诫‘远离危险’上。应当重视家庭、社区在内的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

有家长坦言:“遇上危险如何处置、怎么避险等应急技巧我们都很缺乏,更不知道如何教导孩子。”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新模式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



小编曾经读过这样一条英文:“You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

这句话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是:“你有许多事情要做!”想到看到的最好的一句翻译是“你还差的远呢!”

以此话来送给中学生的安全教育。

欢迎喜欢分享孩子智力开发、学习等育儿问题的朋友们在下面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专注于6~15岁儿童脑力营养,学习成长,专注力提升,如果您觉着有收获,还望多多点赞、转发或关注,予以我们最大的支持!